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1-02-09 02:17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韩小乔

  疫情防控绷紧弦,今年春节不寻常。

  现金补贴、积分奖励、发放消费券……配合疫情防控,全国多地纷纷发布“就地过年”的政策福利,倡导大家主动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春运虽“冷”,民心更暖。春节本是游子归乡、阖家团圆的日子,但目前部分地方出现零星散发病例,个别地方出现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不能松懈。非必要不离、非必要不返,确保疫情不因春运扩散,需要大家齐心协力。自1月28日春运启幕,全国铁路春运前3天发送旅客不足900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春运首日,民航运送旅客约54万人次,同比减少超七成。冷清的春运数据背后,是人们做出的理性决定,彰显出满满的责任感和浓浓的家国情。中国抗疫之所以成为全球范本,不仅归功于抗疫决策政策的科学及时有效,也离不开国人的坚定支持和严格自律。虽然春运客流量降低了,交通运输单位收入减少了,但服务保障不打折扣、暖意十足。从做好旅客体温监测到引导旅客全程佩戴口罩,从加强车站通风消毒到完善“无接触式”服务,从为老年旅客降低柜台高度到为就餐旅客提供装口罩的封口袋,一个个务实举措,一份份温馨关怀,便出行、暖人心、利抗疫。

  流动虽少,年货更多。 “人不流动年货走,此心安处是吾乡。 ”采办年货是千家万户的大事,传统的年俗活动虽有特色,但可能因人群聚集带来疫情扩散风险。科技的发达、网购的发展模糊了家乡与异乡的界限,既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的年货采购机会,又能让游子为远方的亲朋长辈送去心意与问候。 “2021全国网上年货节”正火热进行中,前10天全国网络零售额达3441.1亿元人民币,仅在淘宝平台,就汇集了全国832个脱贫贫困县的16.8万种年货。聚焦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全国网上年货节推出更多定制化、智能化、绿色化、高品质商品。通过云上直播等方式,进一步丰富贯通城市农村、涵盖线上线下、到家到店等消费场景。联动中华老字号等餐饮企业,提供年夜饭、寿喜宴等餐饮配送到家服务。严把进口关,保障优质洋货在“年货篮子”中的分量与质量。商家加大投入、实折实扣,让消费者得优惠。相关部门做好引导与服务,及时公布商品仓储与市场供应状况,方便群众采购。就地过年,年货更多,市场供应丰了,选择品种多了,供给焦虑少了,经济成本低了,幸福指数高了,红红火火过大年,方便且安心。

  需求虽多,保障更实。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农民工就地过年也是前所未有。外出农民工是我国城乡间最大的流动群体,也是今年就地过年错峰返乡的最大群体。农民工不仅是城市的建设者、贡献者,也是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共享者。不让就地过年的农民工“忧薪”又“忧心”,既要给红包、发补贴、送消费券,也要安排好合适的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等活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调整返乡政策,把关乎农民工切身利益的保障工作做细、做实,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措施,也是体现人文关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新举措。

  角色虽变,责任更重。今年春节,虽然人口流动减少,但由于疫情防控和工作需要,坚守岗位的劳动者数量不少、担子更重。特别是一些90后、00后,曾经是父母眼中不谙世事的孩子,如今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成为国家的“顶梁柱”。高铁站“夹层”里的00后测温人李蓉曼,小小肩膀扛起春运电缆检查重任;25岁的胡蒙蒙连续3年春节坚守物流配送运营岗位,今年仍然选择站岗在“最后一公里”前站;不少大学生放假后主动加入防控疫情志愿者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辞辛苦、不惧危险,站好岗、履好职,“后浪”们组成一道道温暖且靓丽的风景线,为春节值班护航。“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春节的坚守、青春的付出,丰富了年味,浓厚了亲情友情,激发了爱国热情,必将成为年轻一代宝贵的人生财富。

  不寻常的春节,同一样的年味。情满之处皆为“家”,就地过年也喜乐。社会发展进步,世事千变万化,但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东西,其实一直没变。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团结之力,筑牢保卫生命健康的安全防线,共度欢乐祥和、平安喜乐的中国年。(韩小乔)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