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他是一名普通战士,生命定格在35周岁。家人遵从他生前心愿,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和肾脏,至少挽救了5位器官衰竭者的生命——

  • 2021-09-08 05:19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见习记者 李明杰 通讯员 甘兆楠 何飞

  2021年6月13日,第72集团军某合成旅四级军士长王启鹏被诊断为脑动脉瘤破裂,虽经医生全力抢救,还是不幸于8月24日告别了母亲、妻子和仅8个月大的女儿,生命永远定格在35周岁。家人遵从王启鹏生前心愿,捐献了他的心脏、肝脏和肾脏,至少挽救了5位器官衰竭者的生命。

  “王启鹏虽然走了,但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我们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8月24日上午,在浙江省杭州市树兰医院器官移植手术室外,战友、医生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达着对王启鹏的敬仰和怀念。

  圆梦军营 立足岗位锻炼成长

  9月1日上午,记者一行人来到王启鹏的老家——芜湖市南陵县的一个小村庄。王启鹏的老家是3间白墙灰瓦的老旧房屋。屋子对面,住着王启鹏的叔叔、伯伯。一大早,家族亲人、街坊邻居、村干部都来了。从军时,荣光;如今,更是光荣。

  王启鹏家族三代9人参军。他三叔、三婶、堂妹、侄儿等都是军人,打小就心怀从军梦想。 1985年出生的他,中学毕业后,干过木匠、厨师,但心中一直想当兵。 “最开始体检不是太顺利。 ”王启鹏的二姐夫何先果告诉记者,王启鹏曾得过鼻炎,一开始没有通过招兵体检。经过手术治疗,2007年,已经22岁的王启鹏才如愿参了军。

  圆梦到军营,王启鹏刻苦训练,表现出色,第二年,就被评为 “优秀士兵”。2012年9月21日,王启鹏光荣入了党。在他的党员转正申请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信念不动摇,永远跟党走,始终志不移。 ”

  2017年部队改革后,王启鹏被分在11连3班,转岗成为一名步枪手。3班也是连队有名的“尖刀班”。身在尖刀班,对于刚转岗过来的王启鹏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体能、技能要想提高,唯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据时任二班班长夏杰回忆,“起初,王启鹏5公里越野跑成绩并不是很好,有时甚至掉队,但没过一个月,他就能跟上大部队……他是一个非常上进、善于思考的老士官,不仅带动新兵训练,而且还积极为教学训练提供建议,让班里训练质效得到提升。 ”

  训练时刻苦,生活中热心。时任王启鹏连队指导员的樊理科形容他为 “老黄牛”,“连队需要时,他永远站在最前面。他总说,当兵就要当一个好兵;做人,要做一个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

  王启鹏常常利用训练间隙帮助连队做木工活。连队的桌子、椅子坏了,他都会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去修好。当兵14年,每年春节,他往往把假期让给更需要的战友回家和家人团聚。

  王启鹏去世后,部队在整理王启鹏的东西时,除了证件照外,竟一张工作照都没找到。

  聚少离多 留下了未拍的全家福

  在王启鹏家中,正堂里还堆着不少薪柴,进门左侧是王启鹏儿时住的木阁楼,进门右手边,八仙桌上安放着王启鹏身穿军装的遗照。人们回忆着王启鹏的点点滴滴。

  王启鹏的母亲算是 “老来得子”,40多岁时才生了他。王启鹏一直是她口中的宝贝“立立”(王启鹏小名)。中学毕业后,王启鹏和家人就聚少离多。

  当兵14年,王启鹏没有陪父母吃过一顿年夜饭。何先果说,王启鹏很孝顺,每次探亲回家,都会把家里的水龙头、电路的大小故障通通修好,尤其在农忙季节,他都会休假回来帮助家里和岳父家干农活。

  王启鹏和妻子是2016年3月经家人介绍认识的。“(相亲时)他穿着军装,身板笔直,捧着个花,憨憨地笑,人看上去很有精神,第一印象就很喜欢。 ”妻子说,王启鹏老实、勤快、嘴硬、心细,还有些大男子主义,但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两人从认识到结婚,只见了两次面。2016年3月时见一次,当年10月去厦门拍婚纱照时一次,2017年正月,就结了婚。“深知做军嫂不容易,拍婚纱照时,立立还写了一句话送给我,‘将来的我一定感谢现在的你,因为现在你是我生命中最疼爱的人’。 ”王启鹏的妻子说。如今,这纸条已被嵌入两人结婚照的相框永远纪念着。

  婚后不久,妻子曾发生了一次意外车祸。她告诉记者,当时并没有和王启鹏说,想让他过年再休假回来,但王启鹏前一天晚上给她打电话一直没打通,于是通过家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便紧急请假跑回来。 “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他在我病床边。 ”回忆时,妻子还能感受满满的幸福。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王启鹏6个月大的女儿眨着眼睛,看着王启鹏的遗像。王启鹏的妻子说,去年腊月廿八女儿出生时,王启鹏休了陪产假,在家待了近60天。为了给女儿取个好听的名字,他和妻子的哥哥、嫂子三个人围着手机查了一下午。两人还谈到女儿以后学习跳舞,商量着等女儿8个月大,一家人来部队拍全家福。

  可疾病不等人,王启鹏走了。他等不到女儿8个月大,更等不到女儿长大成人了,陪护时见的第一面也成了他和女儿的最后一面。 “陪护休假结束离开那天,他从早上女儿醒来,一直抱着女儿到上午11点,为了赶时间,中饭都没吃,直接去高铁站了。 ”说到这,王启鹏的妻子又湿了眼眶。

  大爱无疆 捐献器官让生命接力

  捐献器官,让生命延续下去,是一种人间大爱,但传统观念中,入土为安、落叶归根是逝者的最好选择,所以当真正考虑捐献器官时,亲人们难免有些顾虑。

  当得知王启鹏的生命无法挽回时,家人开始商量是否捐献器官。何先果告诉记者,做捐献器官这个决定很艰难。当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施文静来到医院,向他们介绍捐献知识时,王启鹏的妻子仍然期待王启鹏能够醒来。“很多时候都在考虑家人、女儿,还没想到捐献器官这一步,但噩耗发生,不得不考虑。”妻子说。

  虽然万分不舍,但想到能够拯救5位急需器官移植的危重病人,妻子最终还是同意了,“作为一名军人,立立从认识我时就说当兵的有出息,穿上军装光荣。我想,这光荣中也有奉献,他也是愿意捐献器官去挽救他人生命的。 ”

  若说年轻的妻子思想容易转变,但对于两年前刚失去了丈夫,现在又失去唯一儿子的母亲,再让她做出捐献器官的决定,她心里该要经过多少挣扎……何先果说:“她一直在哭,哭得所有人都不忍心看。 ”

  但最后,这位目不识丁的农村老人对捐献器官还是点了头。“立立当了这么多年兵,现在还能帮助这么多人,他一定也会高兴的。 ”

  大爱无疆,英雄捐献的“生命火种”让更多人重生。8月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树兰医院会议室内,王启鹏的母亲和妻子强忍悲痛,在器官捐献文件上郑重签字。王启鹏捐献的心脏、肝脏和肾脏,将至少挽救5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

  “弟弟一定会同意这个决定的,去帮助和挽救更多的人。 ”王启鹏的姐姐说,立立生前一直希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选择器官捐献也是他一贯的心愿。

  8月24日上午,捐献手术举行。从监护室到手术室这段长约100米的距离,是亲人们陪王启鹏走的最后一段路。树兰医院的医护人员、王启鹏生前所在部队的官兵代表、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都来了。

  一簇簇绿色的康乃馨,一把把代表新生的小雏菊,被轻轻地放在王启鹏身上,向他致敬。

  8个月大的女儿被妈妈紧紧抱在怀里,也用稚嫩的小手握着小雏菊,在妈妈的帮助下,将小雏菊放到“熟睡”的爸爸身上。小小的她并不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靠近自己的爸爸。

  “捐献器官的时候,我问红十字会,能否等移植了我们家立立心脏的人身体痊愈后,录一段心跳的声音给我们。 ”妻子说,女儿现在还太小,对爸爸的形象一点概念都没有,到时候把心跳的录音给女儿听,就好像作为军人的父亲一直守护在女儿身边。

  王启鹏离开了他挚爱的部队和家人,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留在了人间。不久的将来,女儿会听到爸爸的心依然在跳动……妈妈会让她明白:爸爸是一个英雄。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