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1-09-21 06:2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20210912000030a.jpgB001.jpg

9月11日,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机关党总支、乡妇联、崔岗村党总支在崔岗村宋小郢开设“红色庭院课堂”,组织辖区内的留守儿童与老党员、志愿者们一起学习制作月饼,感受节日氛围。 通讯员 葛传红 汪敏 摄

传统庙会渊源长

  中秋节前后这几天,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的甲山村民组天天晚上热闹非凡:村里的文化广场铺着大红地毯,锣鼓过后,广场舞、龙灯、腰鼓、百家宴相继上演……起源于400多年前的中秋祈福活动——“福主庙会”一直在这个皖赣两省交界的山村里延续。

  泥溪镇北靠江西省彭泽县的浩山乡,东邻本县的官港镇陈镇村,“福主庙会”流传于东至县的泥溪、龙泉、尧渡等地。据建德县(今东至县)县志记载,“福主庙会”是为了纪念在建德县为官的陈杲仁,明朝万历年间,他被谥号“福主余公”,百姓均称其为余公。

  史料记载,陈杲仁(余公)在至德县为官期间,带领百姓修桥筑路、兴办学堂、惩治贼寇,保得地方平安,深受民众的尊重和爱戴。后来,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清正廉明的好官,在每年中秋节时,举办庙会祭祀余公,表达怀念之情。庙会一般有60多人参加,每人穿戴黄色、红色、白色服装,头扎毛巾,手持各种兵器,举着旌旗、幡旗、锦伞等,四人抬着余公塑像出会,众人敲锣打鼓,笙乐齐鸣,巡游各村各户。

  “福主庙会”在每年的中秋节前一天晚上为祭祀活动,当天请出余公像,颂读纪念书文;中秋节当天上午为祈福活动,整个出会队伍巡游到每家每户,这也是庙会的高潮阶段。

  如今,“福主庙会”这一传统的祭祀活动已演绎成当地的节庆文化,在中秋节前后几天,当地都会举行各种热闹的文艺活动,既有纪念之意,也有庆祝丰收、祈愿团圆的美好寓意。(记者 徐 建 见习记者 阮孟玥)

  月华灯影两相宜

  “早些年,每逢中秋,市区的淮海路都会被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来这里观看灯会,那可热闹了! ”9月16日,说起淮北地区的中秋风俗,淮北市民杨军的记忆一下子就被拉到了数十年前。

  月到中秋分外明。在淮北,人们除了共饮团圆酒、赏月之外,还有着赏灯的习俗。 “印象中的中秋夜,大街小巷挂满了造型各异的灯笼,既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也照亮着游子思乡的旅程,有着‘天涯共此时’的寓意。 ”杨军说。

  时代在变迁,人们对于中秋的美好祝愿却从来没变,赏灯的习俗也悄然沿袭了下来。如今在淮北市,人们观灯的地点从以前的大街小巷转到了隋唐运河古镇和濉溪古城等地。隋唐运河古镇依托千年运河文化而生,月圆之夜,一轮明月悬于天上,一盏盏美轮美奂的灯笼在古镇五凤门、元辰殿、漕仓堰闸等景点灿烂绽放。 “东风夜放花千树”,游客们徜徉其间,咏月、猜谜,一次穿越千年的旅行就这样不期而遇了。在濉溪古城,中秋月夜,古城精心打造的“印月同辉”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天上有皎洁明月,城内有特制的“巨月”灯笼,双月交相辉映,映出了游人们的如花笑靥。走在古朴的石板街上,身着古装的“嫦娥仙子”“玉兔仙子”等一众“仙家”手捧花灯,穿梭于其中,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体会到了“天上人间”的美好。(记者 丁贤飞)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一季度 安徽进出口总值居中部第一


发布于2024-04-17 1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