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体育教育强健体魄,启人心智。我省实施社会公益服务“十百千”工程之乡村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把公益体育课程送到部分乡村学校和留守儿童身边——

  • 2021-12-01 05:4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20211129000119a.jpgB001.jpg

11月18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双楼小学,几名学生在进行带球投篮练习。见习记者 李明杰 摄

  体育课上“练不够”

  “我们以前的体育课都是语文老师上的,现在他调到镇中心校去了,新老师还没有来,上体育课就是在操场上自由活动。 ”11月18日下午,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小学,10岁的小学生李正豪对记者说。

  李正豪所在的双楼小学,常年没有专职体育老师,过去虽然由语文老师兼职上体育课,但教学内容单调,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认知偏差、兴趣不大。 “老师每次给我们上体育,都是跑步,没什么意思。”李正豪说。

  今年5月17日,由省民政厅牵头、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资助的“十百千”工程之乡村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地点在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双楼小学和淮南市寿县堰口镇新店小学。半年来,项目承接方合肥市庐阳区常青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亳州、淮南两地的受助小学提供了多彩的体育课程,受益学生1400余名。

  在双楼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一听常青藤社工服务中心的老师们又来上课了,纷纷激动地蹦起来。常青藤体育志愿者老师付成龙把大家集合起来,以口语加手势的方式让孩子清楚要做哪些动作。热身、跑步、接传球、投篮……一堂课训练下来,孩子们虽是满头大汗,但仍舍不得下课。 “我还没练够呢,怎么都结束了啊。 ”11岁的李俊贤有些失落地说道。

  乡村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于11月结项,当天是项目实施后的最后一次课,常青藤工作人员和来自亳州学院协助教学的志愿者们又继续陪孩子们玩了一次运动游戏。近30名学生被分两队进行拔河比赛,场面一片欢腾。

  “孩子爱上体育运动,投入体育锻炼,手机玩得就少了,身体素质好了,对于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利。 ”双楼小学校长梁伟说,该校有109名学生,由于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也没有丰富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体育课要么开不起来,要么开起来大部分孩子也不喜欢上,“公益体育课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很受孩子们欢迎。 ”

  无惧挑战“拼劲足”

  11月7日,在乡村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承办方常青藤社工服务中心组织下,一场篮球友谊赛在双楼小学、新店小学和常青藤“在城长少儿运动馆”的孩子之间开展。双楼小学以40:41的成绩与冠军失之交臂,但对双楼小学的孩子们而言,这次比赛经历带来的收获,远远大于比赛的胜负结果。

  “在我看来,篮球赛虽然拿的亚军,但这次比赛给孩子成长路上带来的收获,无异于捧回一个‘冠军杯’。 ”梁伟深有感触地说,乡村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启动以来,项目方既送课程又捐款捐物,学校的体育器械多了,学生对体育课更喜欢了,心智上也得到了锻炼成长。

  “来自乡村学校篮球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受益于乡村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第一次接触篮球,到合肥参加比赛更是头一遭。 ”合肥市常青藤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章乐天告诉记者,从项目实施伊始,该中心就结合项目教学,拟定方案筹备篮球友谊赛。虽然受到疫情防控因素影响,比赛日期一推再推,从原定的9月推迟到11月,但孩子们赛前训练的劲头始终不减。他们从8月份就开始期盼比赛,盯着老师问比赛时间,期盼在赛场上展示自己最好的状态。

  据了解,乡村留守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实施后,常青藤社工组织在两所受助学校分别开展了特色体育运动,各成立了5个体育兴趣小组,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尤其篮球很受学生欢迎。志愿者老师结合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和挑战性,向每个小组的孩子传授体育运动技能,逐渐增减难度,激发儿童潜能。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突破自我能力认知、增强了自信心,还体悟到团队协作精神,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成长。

  “这帮孩子坚强有韧劲,让我很佩服。”付成龙老师说,半年前他第一次来到学校教学时,大部分参加兴趣小组的乡村孩子连篮球球都没有摸过,如今已经练得有模有样。训练中不可避免存在磕磕碰碰,但他们都是跌倒了再爬起,爬起来就继续冲。

  双楼小学篮球班里,有个“女篮6号”——王诗珂小姑娘,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跟着奶奶生活。热爱篮球的她,每次训练都很拼。有一次训练时,她被下落的篮球碰到了鼻子,流了血,但她没有哭,歇了一会又起来继续训练,运球、突破、投篮,一气呵成。

  成长之路“合力护”

  “乡村体育课能否开得好,关键在体育教师。 ”梁伟坦言,乡村儿童体育运动成长计划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困境,但项目结束后,该校109名学生还是面临无专职体育老师的尴尬。他期待相关部门在教师配置和教学轮岗方面进行长远谋划,比如尝试推动体育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进行轮岗教学,弥补乡村学校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

  “单就项目制的公益体育教学而言,力量肯定是不够的。但参与项目实践中的大学生、体育老师等志愿者的力量,可以在项目结项后持续发挥作用。 ”章乐天谈了自己的看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项目最大化地发挥社会影响力,常青藤社工服务中心人员在项目启动时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建立了2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其中有大学生、乡村社区妈妈、学校老师、村委会领导、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志愿者等。章乐天认为,在项目结束后,这些力量也能组织起来为留守儿童提供体育运动及相关服务。比如今年5月份项目启动时,亳州市妇联、亳州学院等单位就参与进来,共同推进项目实施落地。亳州学院团委还将学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选在了双楼小学,充分发挥学院体育系学生的专业优势,陪伴学生们度过近半个月的快乐时光。

  “帮学生完成微心愿、给孩子上篮球课、一起唱红歌等,我们体育系算是和双楼小学正式对接上了。 ”亳州学院体育系大三学生刘志强说。作为体育系学生会主席的他,在校团委支持下,带领同学们参加了乡村留守儿童体育成长计划项目,收获满满。

  多方合力,为孩子成长赋能。 “公益项目虽然有时限,但对儿童的关爱是持续性的。 ”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与社会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民政优势,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资源”、志愿者的“人力资源”和慈善组织的“慈善资源”之间搭建桥梁,通过政府搭台,社会资金、社会力量唱戏,共同筑起乡村儿童成长的美好明天。

  ·延伸阅读·

  打造特色社会公益服务品牌

  社会公益服务“十百千”工程由省民政厅2019年发起,10家左右慈善组织出资,在3年时间约1000天内,面向全省依法登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遴选开展100个左右社会公益服务项目。

  “十百千”工程重点围绕社会救助群体、农村留守人员、困难人群等重点群体开展社会服务,通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共同参与,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充分展现慈善组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提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提炼总结服务模式、建立健全服务制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奠定坚实基础。

  在培育发展和打造特色社会公益服务品牌的同时,省民政厅注重其规范发展,明确“十百千”工程倡议单位、出资管理单位、具体落实单位的各方职责,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估工作,确保取得实效。3年来,“十百千”工程共有21家慈善组织出资,筹集善款400余万元,遴选83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了107个社会公益服务项目,涉及涵盖扶老济困、三留守关爱、恤病助残、助医助学等多个领域,10余万人次受益。(见习记者 李明杰)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池黄高铁4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池黄高铁4月25日开始售票


发布于2024-04-25 21:44:27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