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2022-03-23 11:47
  • 来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 作者: 孟一凡 刘沫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山围阡陌秋菊在,手织锦绣佳色来。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的杨秋菊来自残疾人家庭,家庭的变故和窘困的生活一度让她难以喘息。困境中,她与手工编织结缘,加之勤奋乐观,让她不仅脱贫致富了,还帮助数百名残疾人圆了“上班梦”“创业梦”,让更多人用双手编织出小康生活的模样。

  “我不再是家里的累赘,我能养活自己。”在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电商扶贫驿站,陈省芹正做着手工编织,只见她手捏金属线,几番扭来绕去间,一个栩栩如生的自行车模型就出现在眼前。陈大姐说,她的老伴10年前因病去世,是菊姐多次开导才让一度失去生活动力的她掌握了这门手工编织技术。“现在虽要靠双拐走路,但我能用手编织工艺品,能有稳定收入,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一切多亏了菊姐!”

  陈省芹口中的“菊姐”便是杨秋菊,是一名农村党员,也是菊姐残疾人手工坊的负责人。说起杨秋菊,虽身体健全,但也经历了诸多人生变故。幼时双亲离异,寄人篱下,桃李年华时,嫁给大自己十岁的丈夫,杨秋菊生儿育女,沐雨经霜,怎料丈夫又因病残疾,逼迫她只得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她曾种过地、打过工、开过出租、当过销售,踽踽独行,苦苦寻找着能脱贫致富的入口。

  正如歌中所唱:“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纵使多舛的身世一度让杨秋菊不知路在何方,但她展现的依旧是对幸福的向往。终于,一次偶然让杨秋菊接触到手工编织,从此兴复不浅,钻研不断,杨秋菊不仅很快学好了技术,还创新掌握了一手过硬的氧化铝手工编织技艺。从那时起,她晚上加班加点编织工艺品,白天吸风饮露去街边摆摊销售,一年下来,虽然辛苦,但也通过勤劳双手,让家里条件好了起来。

  “谁说残疾人就是家里的负担?只要有机会,大家都能成为更好的人。”因为曾经经受,所以感同身受。自家生活变好了,杨秋菊也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方设法带领更多残疾人、妇女们走出贫困……扶贫先扶志,为拓宽手工编织品的销售渠道,杨秋菊开始召集会唱歌、懂表演、能宣讲的残疾朋友组成残疾人艺术团,通过表演,为手工编织品“带货”。寒来暑往间,杨秋菊和她的残疾人团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和帮助。2015年,杨秋菊在陈寨村成立了砀山县挚爱残疾人手工坊,两年后,她的手工坊团队又有了自己的厂房,进驻陈寨村电商扶贫驿站,取名“菊姐残疾人手工坊”。

  经过努力,手工坊生意越来越旺,工人收入节节攀升。如今,手工坊累计共培训残疾人、贫困户等群体1500多人次,为弱势群体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4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年人均收入8000-12000元。扶弱助残还在继续,杨秋菊又在江苏省泗洪县、河南省永城市建立了手工坊分厂,助力当地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想扩大生产规模,让现有的员工挣更多的钱,让他们更加阳光,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展望未来,杨秋菊信心满满。(记者 孟一凡 刘沫毅)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