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民生社会 > 记者调查

  • 2021-01-26 05:35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柏松

  一边谋划安徽理工大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边带领科研团队围绕煤矿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与政府、企业开展政产学研合作……近日,记者走进安徽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格外忙碌。

  袁亮为淮南市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 “点赞”:“淮南是一个珍爱人才的地方,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倾尽心血,我责无旁贷! ”

  近年来,淮南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转型跨越发展中。

  淮南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市委、市政府领导直接联系服务全市高层次人才,各级党委为1220名高层次人才、478名淮南籍在外优秀人才提供贴心服务。 2020年,淮南市引进急需紧缺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名。

  1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创新转化基地 (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宋磊博士正在观测场里忙碌。进入国家“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端精密智能制造研发与测试平台”,他参与申报并负责建设的攻关项目 “环境智能监测装备研发测试平台”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从初入淮南到“安家立业”,他充满了信心:“我要把研究院管理好、把作用发挥好,为淮南市转型发展助力! ”

  宋磊说,淮南市人才办邀请他参加高层次人才国情省情市情专题研修班,帮助他和同事申报省“特支计划”、平台引才奖补和市“50·科技之星”等各类省市人才项目。

  “淮南市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淮南市人才办负责人谢郁坦告诉记者。

  1月11日,在山河药辅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实验室里,张际峰博士正在进行配比试验,他的研究课题是药用辅料功能互作数据分析及多辅料联合应用开发。张际峰告诉记者,企业对科研高度重视。

  作为淮南市第一家非煤产业上市企业,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用于科研经费,制定了科技奖励办法,鼓励创新团队积极研发,张际峰在这里找到了施展拳脚的舞台。

  随着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山河药辅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落地,淮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44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前4位。(记者 柏松)

编辑: 孟一凡
推荐阅读
安徽太湖:新年送温暖 寒冬暖人心


发布于2025-01-18 22:58:51

池州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烟波浩淼


发布于2025-01-18 06:51:55

铜陵港:再次突破亿吨大关!


发布于2025-01-18 06:51: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