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主寺,松潘县境内第一重镇,不仅是松潘的门户,更是九寨沟、黄龙、若尔盖草原等三大风景区的中心连接点,这里同时也是岷江上游的源头所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现在经过这里的游客一定会被岷江上游第一座钢铁大桥所吸引,整个桥体远看仿佛是汉字“兴”的造型,这就是松潘县川主寺镇的新标志建筑,安徽援建的“兴川友谊大桥”。一条连接松潘县和各大景区的过境公路从这里连通,也为松潘打造成一方国际旅游胜地勾勒出未来的轮廓。
和凤阳同是“爷爷辈”古城
松潘是一座高原古城,其保存的完好度可以和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所媲美,而这里的古城更多了几分民族融合的独特韵味。遗憾的是,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再加上当地发展水平的制约,松潘古城远不如其他两座古城知名,至今仍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高原明珠”。
松潘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唐朝就筑有防御的城池,至今还完整地保留下来军事意义重要的瓮城,非常罕见。从唐朝以后的各朝各代也都对城墙进行过修缮,其中明城墙的故事最为传奇。
省旅游局质量监督管理所副所长、驻松潘县援建办公室综合组彭新建主任告诉记者,经过研究比较,他们吃惊地发现松潘古城和凤阳古城一样竟然同是“爷爷辈”的明代古城墙。明朝开国之时曾准备在凤阳修筑都城,故做工讲究,城砖上还雕有装饰的云纹,各地争相仿效。后朱元璋提倡节俭,下旨废除了这种做法,当时不知何故,全国仅松潘没有收到这道圣旨,因此全国也仅有松潘和凤阳的古城砖上雕刻有华丽的云纹。“随后无论是南京的明城,还是北京的明清两代古城,甚至紫禁城故宫也都是传承于凤阳和松潘的古城的,因此松潘的古城也是‘爷爷辈’的。 ”彭新建主任说。
“安徽第62县”将做遗址文章
援建办的工作人员把松潘看成“安徽的第62个县”,按照遗址公园来打造,这将是对九寨沟、黄龙为主的自然风光景点的文化内涵补充。
谈起松潘古城的文化内涵,彭新建主任滔滔不绝,就像对安徽的旅游亮点了如指掌一样。 “松潘历史上是个典型的军事重镇,但是藏、羌、回、汉各民族却和谐共荣地生活在一座城里面,实属罕见;松潘古城历经多个朝代,城墙本身就吸收了各个时代的风格,甚至包括羌族这样少数民族的城墙,堪称古城墙博物馆;松潘古城又充满着传奇色彩,比如日军侵犯时为什么会把古城墙当作机场这样的固定目标轰炸、在‘拆四旧’时,坚固的城砖宁愿在拆除中破碎,也无法拆出一块完整的城砖。 ”
“根据调查,自然风光的景观在发展成熟后,将远不如自然遗址类的景观吸引人,”彭新建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充分发掘松潘古城的遗址文化,把松潘古城打造成遗址公园的原因。
定位为“国际旅游胜地”
在四川所有18个受援助县中,我省援建的松潘县是第一个定位为发展型援建的县,也正是看中了松潘丰富的旅游资源,我省在援建松潘之初,就把松潘定位为一方“国际旅游胜地”。
根据全新的发展思路,新建新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为的是把现代的生活和工作从老县城中剥离开,更好地保护古城墙遗址遗迹;全力打造松潘重镇川主寺的旅游服务业态、新建旅游服务中心,希望通过松潘县城——川主寺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松州古城、牟尼沟、川主寺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要素,全面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形成以黄龙世界自然遗产、松州古城、牟尼沟休闲度假区三个主要旅游景区;再结合红军长征纪念地的红色旅游、多民族文化村寨的风情旅游,使得松潘真正成为一个全新的国际型旅游胜地。(孙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