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藏书更丰富,皖产电视剧更好看……昨日,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基层公共文化将更具服务力,文化产业将更有竞争力,文化品牌将更有影响力。
公共服务: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扩容
一月一场电影、一年一场演出、1500本藏书量的农家书屋……不用出村,就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文化生活,这在我省多个乡村变成现实。
去年,我省开始在20个中心村试点建设“农民文化乐园”,打造当地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乐园为基层百姓提供八项“标准”服务,包括电影、电视、读书、培训、健身等。这套“标准化”的服务,在各地取得了不错的反应,不仅为其他地方积累经验,也为全国标准体系的制订提供生动样本。
记者了解到,国家正在制订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并在全国选择三个省进行样本分析,吸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功能服务、建设形式、资金投入、运行管理等“标准化”的优秀经验,我省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昨日获悉,今年省级农民文化乐园试点范围将扩大到100个,覆盖全省16个市,同时我省还将启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合建设试点。
文化场馆:滨湖文化中心建设加快
公共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文化场馆就是重要载体之一。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其中包括正在建设的省级滨湖文化艺术中心,首期建设省美术馆、百戏城、科技馆、规划馆,力争“十二五”期间投入使用。各市还将建成“三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剧院),各县建成“两馆一场”(图书馆、文化馆、剧场)。
此外,随着图书、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市场的扩展,我省还将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今年9月至11月将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吸引大众文化消费。
传统文化:振兴地方戏政策将出台
发展新兴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仍不能忽视。今年,我省将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文化保护单位和大遗址的保护力度,分级分类保护非物质文化。
除了黄梅戏这张“安徽名片”外,我省还有多个地方戏曲种类亟待振兴。记者昨日了解到,在挖掘安徽特色文化的同时,我省将大力传承推广徽、黄、庐、泗、花等地方戏曲剧种。近期,我省还将出台振兴地方戏曲的政策,并通过地方院团等多种途径落实。
文化品牌:20个项目个个是“精品”
文化品牌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软实力的体现。去年,黄梅戏《徽州往事》、纪录片《大黄山》等一批精品力作的推出,提升了安徽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记者昨日获悉,今年我省将继续打造“皖产”精品,在反复筛选后,确定了黄梅戏《男人立正》、徽剧《惊魂记》等10个演艺品牌项目和《我的老婆80后》《上将洪学智》等10个影视品牌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启动优秀的制作班底,还吸引了国内知名导演金韬、楼健,演员斯琴高娃、郭涛、张嘉译等参与主创。(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