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宿州 > 文化旅游

中安在线   2021-09-30 09:59:35   来源:安徽网    作者:   编辑:潘轶

  大海笛、小唢呐、大海喇叭、把攥子、咔器、双管……,来自安徽灵璧的民间吹打团体“周家班”又一次把“中国元气”吹奏进高校师生的耳中。9月27日下午,《中国元气•周家班》吹打乐专场音乐会登陆安徽艺术学院小剧场,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中国传承系先锋音乐人周本鸣带着他的大哥、弟弟、侄子等一大家子,为老师和学子们奉献了一场直逼入耳、震撼心灵的演出。不仅如此,当天,周本鸣还被安徽艺术学院聘为音乐舞蹈系特聘教授。

  一个半小时高能轰炸 民间吹打乐直击人心

  专场音乐会在大海笛和小唢呐带来的《梵字调•万年红》欢快喜悦的演奏旋律中拉开帷幕,周家班第五代班传人、班主张素荣等表演的《打枣》,《庆贺令》、《雁落沙滩》、《百鸟朝凤》等一首首经典曲目的演出,令现场聆听的师生大呼过瘾,掌声叫好声不断。不管是传统的“对棚”表演,还是72岁的大哥周本祥的绝活咔戏,俗称“把攥子”,都让现场高能不断,气氛爆棚。专场音乐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许多观众仍依依不舍,不愿离去。


周本鸣带领的周家班在安徽艺术学院演出现场

  截至目前,周家班全族上下男女老幼亲系传承乐手百余人,徒系传承乐手约计上千人的规模,横跨苏鲁豫皖,形成了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他们以民间最熟稔亲切的乐器——唢呐为主打乐器,灵活运用各种最具中国风格、乡土气息的民间吹打乐器,成为华东、中原汉民族音乐不可多得的珍贵活化石和突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

  2014年,周家班所传承的中国民间吹打乐艺术,以其所居住的地区命名为“灵璧菠林喇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周家班受邀走进首都各大高校巡演,并被国际华裔音乐家瞿小松先生赞誉为“中国最具元气的声音”。2018年,周家班历时一个月,横跨美国八个州,连续演出24场,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

  中华文化根脉在民间 学院化传承恰逢其时

  演出结束后,中国传统吹打乐学院化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开幕活动也在安徽艺术学院举行,业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大家纷纷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念和看法。专家们在看完周家班的精彩演出后大为赞赏,并一致认为,现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化传承的最佳时期,而中国真正的文化根脉就在民间,就在像周家班这样的民间团体当中。


大哥周本祥表演的绝活“把攥子”震撼全场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张伯瑜认为,周家班的演出现场极具感染力,这不仅与音乐本身传承的厚重和张力有关,更与演奏家的演绎和表达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我第一次听周家班是在爱尔兰,文化的表达是需要方法的,我深知跨文化交流的不容易,周本鸣有他的眼光和视野,他知道面对不同的人群应该怎么样去推广他的民间音乐,这种能力是让我非常佩服的。”张伯瑜认为,安徽艺术学院把周本鸣引进来,从乡村传承到学院传承,最为重大的意义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血脉。“我们民间音乐演绎曲子的方式不是搁在哪儿模仿就可以了,这次这么吹,下次可能就变了,它不是静态的谱子,而是动态的。”

  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李新风作为周本鸣的灵璧老乡,对周家班,对安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我在北京追着他们看了三五次了,每次看还是受感动,真正是直击人心的音乐,听着让人撕心裂肺的,这种力量来自民间,来自传统,来自周家班的倾情演绎。”李新风表示,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我看着周本鸣把民间吹打乐一步步推向学院,推向世界,他全身心地投入民间艺术的传承,甚至做出了很多牺牲。接下来,民间吹打乐应该怎样总结艺术规律和特点,走进学院后,如何形成教材,形成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我觉得在大力提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非常重要。”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