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宿州 > 文化旅游

中安在线   2023-05-24 07:41:00   来源:拂晓报    作者:朱良 本报记者 杨雪   编辑:程洁

  ▶国家级非遗灵璧菠林喇叭

  近年来,灵璧县紧抓文旅融合的发展契机,围绕“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培养传承人,同时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丰富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促进灵璧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制 强化保护与传承

  灵璧县结合《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出台《灵璧县文化和旅游局关于灵璧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规范和促进非遗保护和保存工作,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法治化进程。在灵璧县文化馆设立非遗保护中心,定期举办非遗培训班,培养新的传承人。在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院,将灵璧磬石雕刻、灵璧钟馗画、传统戏剧泗州戏、灵璧剪纸钟馗等项目纳入教学内容,让青少年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坚持“外引内育”的方针,着力打造高素质传承队伍。截至目前,成功申报获批确立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52人。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艺传承采录工作,完成省级项目“灵璧琴书”著名传承人高小眼琴书表演的采录。加大对基层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举办2期非遗保护工作者培训。

  挖掘项目 注重完善与分类

  灵璧县组织非遗保护专家深入20个乡镇(开发区)调研走访,广泛搜集非遗线索,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完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一项一人一档的数据库建设,制作“灵璧非遗”纪录片和“灵璧非遗校园读本”视频。自2004年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8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7个,县级非遗保护项目93个。

  其中,“菠林喇叭”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实现“国字号”非遗项目的“零”突破。2010年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菠林喇叭周家班进行艺术创新,创作新曲目《奉天鼓乐》在灵璧县第二届“一会两节”期间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并受邀赴美演出。

  该县还将非遗宣传纳入“送戏进万村”活动,对传统非遗进行编排创作,并组织艺术团成员参与训练表演,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农旅融合 加大宣传与创新

  灵璧县积极开展曲艺展演、民俗展演、群众文艺展演、乡村春晚等活动,通过自编自演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重点围绕泗州戏、唢呐、琴书、大鼓等四个非遗项目,开展非遗“进广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景区”等五进活动,举办“纳凉文化进广场”活动,举办戏曲曲艺大赛,挖掘非遗人才,有效激发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热情。

  同时,组织开展菠林喇叭、灵璧大鼓、钟馗画、磬石雕刻、钟馗剪纸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增进青少年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等节点,组织县泗州戏剧团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县20个乡镇(开发区)巡演,营造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通过在奇石文化园开设琴书、大鼓“周末书场”和民俗展演、皮影戏等活动,扩大文化传播和社会影响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