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了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砀山县民政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共有7家单位榜上有名,砀山县民政局是宿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据悉,近年来,砀山县民政局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创建民政服务品牌
该局创新开展“民政暖民心 1+3+9+N”党建品牌“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专项行动,包括“双创两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创优争先、“解忧暖心传党恩”社会救助、“关爱老人 享受美好生活”、“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等九项行动。推动18家社会组织进驻36个城市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60余场,服务基层群众逾一万人次;组织全县518个志愿服务队参与服务时长达1140万小时;党建引领实施社会组织扶贫项目1个,1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入选第四批省级“双比双争”先进党组织。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众2166人。近五年来保障民政各类救助对象31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5.7亿元。
在各社区开展以“邻里守望”等为主题提供关爱服务,组织党员开展“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送新风”等主题宣传活动66次。县民政局党组班子成员围绕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63次,帮助基层解决问题110个。民政各支部在职党员积极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88个,开展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等志愿者服务4116人次,为社区办实事112件。
聚焦兜底脱贫,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成立175家社区(村居)“救急难”互助社,积极打造关帝庙镇特色社工站。
建设“社工+社区”模式,搭建基层“关心关爱”平台。依托社区(村居)文化阅览室打造“阅读小屋”,村“两委”配合驻站社工组织留守儿童自主阅读。组建“社工+志愿者+儿童主任”走访小组,定期对关帝庙镇域内174名困境、留守儿童进行分类遍访180人次、随访82人次,建档管理并开展分类帮扶。驻站社工与社区(村居)积极对接驻村律师、检察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开展“自护课堂”,利用校园法治宣讲、法治教育课堂等形式向未成年人普及法律知识16次。
用好“社工+志愿者”模式,拓展儿童“成长成才”平台。通过项目化运作,统筹各类城乡志愿者,共同搭建留守(困境)儿童成长成才平台。在黄屯村成立特色站点,邀请巾帼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志愿者、律师志愿者等常态化组织,开设留守(困境)儿童成长守护课后班,到服务站点为村内留守(困境)儿童进行绘画、剪纸、法律知识等专业辅导。动员假期返乡31名大学生志愿参与、100余名儿童受惠,获得村民的点赞。依托社区(村居)“家长学校”,开展127人次家庭教育志愿服务提升亲子关系。
探索“社工+慈善”模式,筑牢社会“爱心联动”平台。对接县心理咨询师协会、县慈善总会、县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走进镇域学校、社区(村居)开展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3场,参与教师45名、儿童128名,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镇社工站组织社工和志愿者到18名孤儿家中进行随访,依托县慈善总会资源,为他们送去小书桌、台灯、书包等学习用品。争取省慈善总会为镇中心校区全覆盖发放儿童捐赠安全防护书包、安全教育物资及视力保护相关配件750套。同时,社工站结合“网格化”管理体系,组织村儿童主任、网格员和爱心邻里55名,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当前关帝庙镇已把36名留守儿童纳入帮扶范畴。
聚焦群众需求,进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目前,砀山县共有养老机构40家,其中公办22家(含公建民营20家)、民办18家。保障老年人4333人,发放资金1.4亿元。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面积8796平方米,养老床位439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3619张,占比82.3%。建有智慧养老机构3家,三级养老中心县级1家、镇级22家、社区(村居)165家。近三年来,适老化改造完成3008户,建设完成80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实施智慧养老工程,投资248余万元建设“砀山县民政服务机构综合管理平台”,为全县公办敬老院院民配备智能手表、紧急呼叫终端等智能硬件终端,一键呼叫实现紧急求助。依托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化综合平台,为居家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约4万人次的居家上门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近获得优质养老服务。砀山县砀城镇夕阳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入选安徽省第二批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名单,砀山县信德老年公寓入选安徽省第三批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名单。2019年—2020年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择优确定万家信德老年公寓等4家养老机构为托管机构,目前全县已有20家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2020年砀山县信德老年公寓获得“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表彰的农村养老优秀改革案例”“安徽省民政厅智慧养老示范公寓”等称号。
五年来,投资3400万元,对全县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投资1100万元,进行消防改造,全县公办养老院全部取得消防许可。为更好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全县建成2家“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投资2340万元,建设新城老年养护院,占地13.5亩,总建筑面积约8100平方米,新建养老床位180张;投资7500万元,建设梨都老年养护院,占地22.5亩,总建筑面积21250平方米,建设养老床位500张,进一步提升老年人服务水平。
聚焦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区划地名管理
加大宣传力度。砀山县积极开展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乡村著名行动”试点工作。在砀山县博物馆举办以“赓续历史文脉,留住美丽乡愁”为主题的地名文化展,拍摄全景VR宣传片。联合组织《这场展览,带您探寻砀山地名之魅力!》地名文化网络展,在砀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梨树下》专栏以推文的方式发布,使群众可以从网上随时看到展览,扩大了影响、方便了群众。
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依托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平台,以农村居民点、种养殖园、特色产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惠农助农兴趣点等地名类别为重点,将乡村地名重新整理录入。建立二维码门牌路牌管理系统,包含道路信息管理、二维码管理、综合查询、图库联动等项功能;同时对地名文化、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展示,方便后期管理和提供更多地名地址信息化服务。
规范标识设置。完成92条道路22537块路牌、门牌设置;设置各镇驻地街路巷、国道、省道沿线农村居民点二维码地名标志牌322块,沿新G310国道和文家河梨花观赏路线安装特色地名标志牌20块,不断推进标准地名地址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改革提供底层数据基础。
推动示范区先行。选定良梨镇魏寨村、李庄镇吴庙村为示范点,建设地名文化公园,编制村级二维码,编制村级二维码,录入地名故事、地理位置、特色农产品等地名信息,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砀山县将继续在养老服务、社会救助、殡葬管理、婚俗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艳龙)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