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宿州 > 县区·乡镇 > 灵璧

中安在线   2025-07-03 17:06:59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陈校   编辑:刘心珠

  一张泛黄的积分卡,记录着86分的文明足迹;一次平凡的兑换,见证着乡村治理的深层变革。近年来,灵璧县出台推广运用积分制实施方案,创新构建“活动参与+积分管理+积分兑换”乡村治理机制,在全县19个乡镇推广“积分制”治理模式,全县已建成建立积分超市43个,开展积分兑换5000余次。

  量化文明行为促转变,从“随手扔”到“主动干”的习惯之变

  全县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村级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积分,朝阳镇陆圩村按照“参与1次清扫积2分”标准量化行为,冯庙镇把“照顾孤寡老人”按服务时长赋分,让村民直观感受“文明行为=实在收益”,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习惯转型。

  “这是第6件用积分换的日用品,洗洁精、卫生纸从没自个儿买过!”朝阳镇陆圩村72岁的李大爷小心翼翼地展开积分卡,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参与环境卫生清扫的23次积分。半年前,他还是个习惯“随手扔”的老庄稼汉,如今却成了村里的“环保监督员”。在冯庙镇吴杨村,58岁的王大姐积分卡则写满了“孝老爱亲”的故事。她凭借照顾2位孤寡老人累计的200分,不仅兑换了食用油等物资,还被评为模范人物。“现在每周去张奶奶家收拾屋子成了习惯,上个月又带动3个姐妹组了个助老队。王大姐的积分故事经全镇宣讲后,渔沟镇自发成立3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助老、助学活动。

  建立积分体系定标准,从“软倡导”到“硬约束”的机制之变

  各镇因地制宜制定《村级积分兑换细则》,明确“正向加分+负面扣分”清单,指导各村建立积分管理台账。在大路镇苏宅村公示栏前,村民王建国正对照《村级积分清单》计算自家得分。这份包含28项正向加分(如调解纠纷加5分)和8项负面扣分(如乱堆乱放扣3分)的“治理标尺”,让村级事务从“凭感觉”变为“看分数”。“上个月帮邻居劝和婆媳矛盾加了2分,比拿奖状还自豪!”王建国指着公示榜上的积分排名说。下楼镇付寨村将“红白喜事备案”“抵制高额彩礼”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积分,实行“积分标准、记录过程、兑换结果”三公开制度,工作人员的管理台账中,每笔积分记录都附照片佐证(如刘大叔清理沟渠的照片、王婶参加普法讲座的签到表),形成“参与-记录-兑换-公示”全流程规范。

  数字赋能积分提效能,从“线下跑”到“指尖办”的体验之变

  “点开‘皖事通’小程序,参加志愿服务就能攒积分,太方便了!”渔沟镇年轻党员刘凯展示着手机里的积分页面,他通过参与秸秆禁烧宣传,已累计积分25分。在朝阳镇积分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标着5—50分的兑换值,管理员周敏正在核对兑换记录:“昨天有位老大爷兑换了一袋大米,我这就按地址送去。”灵璧县积极运用“皖事通”党建引领信用村小程序,打造“线上+线下”的积分管理体系,村民通过“皖事通”平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公益行动、线上学习等获得积分,村管理员通过村级账号进行评议和监督赋分。

  深化积分价值强引领,从“换物品”到“树新风”的观念之变

  构建“物质奖励+精神激励+政策优惠”三维激励机制,让积分真正“兑”出文明乡风。灵璧县将积分与20类公共服务挂钩,高积分信用户可享受医院体检优惠、景区门票优惠、贷款利率优惠、授信额度提升等10类权益。冯庙镇更将积分作为“参军入伍、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鼓励信用户以“德”兑“得”,带头参与村级事务。大路镇将日常积分评级结果作为“最美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的重要参考依据,村民陈立军指着墙上的“最美庭院”标牌说。

  灵璧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积分制管理实施以来,全县邻里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21%,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数量较实施前增加2倍,基层治理呈现“矛盾自化解、文明自养成”的良性态势。下一步,将推动积分制从“物品兑换”升级为“服务兑换”,通过拓展积分应用场景,让“小积分”持续释放激活乡村治理的“大动能”。(陈校)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