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宿州 > 县区·乡镇 > 埇桥区

中安在线   2021-10-19 14:43:31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邵林   编辑:潘轶

  埇桥区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中国豆制品业用优质大豆基地。近年来,该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制,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倾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的“粮袋子”“果盘子”“菜篮子”“肉案子”和“中央厨房”。

  坚持做大生产与做深加工相结合,确保“产得出”。以优势特色农产品为纽带,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业园区集中、产业向规模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持续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强要素保障,助推农业发展。大力引进现代农业技术、经营高层次人才,并加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资金、政策等支持力度,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服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级技能人才达76人。出台了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奖励扶持办法等政策,区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在设施农业建设、品牌培育、“两品一标”认证等方面提高奖补标准。金融创新在基地(园区)率先试点,设立信贷风险基金2400万元,与银行合作推出“助农贷”“小企业成长贷”等金融产品,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强化科技助农,推进成果转化。加强校地合作,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大学+政府+试验站+基层推广中心”四体融合的8个产业联盟,支持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埇建立科研试验基地。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共引进、试验农作物新品种1257个、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22项,使9项新技术在全区的农业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研探索,引进、试验、示范展示新品种279个,发布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6项,推介主推技术22项,构建“专家组+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通道,主推技术应用率达到100%。积极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选派365名科技特派员全力实施创业服务、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指导村级建立科技扶贫孵化园、就业务工园和自主创业园“三位一体”的种植扶贫基地,探索实施了“大棚多层覆盖+新品种+新技术”的高效增收模式、“合作社+贫困户+人才+市场”的增收脱贫模式、“科技特派员+扶贫项目+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等,全区科技项目带贫624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围绕结构调整,做大生产基地。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紧缺、专用优质农产品,实行一村一品或一镇一业。在35个粮食主产村打造30万亩优质订单专用小麦生产基地,辐射建设116万亩优质粮食基地;在埇北大力发展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2020年全区优质高蛋白大豆扩展到73万亩。合理规划布局畜禽水产养殖区域,突出规模化标准化繁育和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在埇北建立肉牛肉羊和淮北麻鸡标准化养殖基地,在埇南塌陷区建设水产养殖标准化基地。果蔬播种面积60万亩以上,总产量150万吨,全区果蔬50%以上销往长三角地区。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健全产业链,打造加工基地,擦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金字招牌,通过资金创园、人才兴园、创新活园、管理服务强园等有效手段,推进种养循环、产业融合、服务集成、科技示范平台建设,2020年园区粮食加工能力达到15.6万吨,畜禽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2万吨。该区还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1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8个、省级蔬菜标准园13个,建成符离食品加工示范园、城东粮食加工示范园2个产值超50亿元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区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27家,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加工产值119.2亿元。2020年,全区销往长三角食品比重占30%以上。

  坚持做大贸易与做活流通相结合,确保“运得走”。充分发挥新型流通业态和“互联网+”优势,以市场手段搭建“粮食走廊”,推进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市场流通体系,确保贫困地区农产品“运得走”。搭建产销平台,做大农产品贸易。依托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造“互联网+县域特色经济”的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出村上行。全区现有有电商经营主体1000余家,限额以上电子商务企业26家。认定省级村级示范网点7个,超1000万元农村电商企业1个,超百万元农村电商品牌2个。2020年实现网络零售额28.2亿元。大力发展订单经济,先后在苏州、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建立蔬菜销售办事处,打造“邵杨大葱、沟西西瓜、药阎粉丝、百亩良园蔬菜”等农产品基地品牌。部分蔬菜营销企业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签订“订单合同”和“场地挂钩”、“产地直销”协议,签约金额达20多亿元,带动农户20多万户,涉及订单农产品100多万亩,助力名优农产品走出去。完善产地物流,做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培育本地电商企业,鼓励农业企业与沪苏浙电商企业合作,打造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加快完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设覆盖产地预冷、产地冷藏、冷链运输、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等上下游有效衔接、全程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围绕打通货运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强村级物流服务点建设,建立“区、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实现“网货进村”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市区建成5家专业物流园区,乡镇物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乡村、社区建立32个物流服务点,开辟农村物流专线20条,日发送快件10万余件,年交易额3亿元以上。与临沂、义乌、郑州、珠三角、长三角等物流集散地均实现了专线直达,同时,已建成的297个“村淘”服务站开展共同配送服务。

  坚持严格标准与打造品牌相结合,确保“销得好”。从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全程管理等方面推进区域特色品牌农业建设。严控产品质量。实施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管理,严控农兽药残留。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100%,入驻安徽省和埇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企业达132家,带追溯码上市农产品13455批次,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批次824批次。2020年新增绿色食品企业18家,“三品一标”企业22家、产品23个,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打造区域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完善管理体系和营销体系,培育“符离集烧鸡”“红树湾地板”2个中国驰名商标、“王枣子茶”“夹沟香稻米”等4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商标、“皖豆香”“金安特”等7个马德里注册商标。“埇桥人造板材”“顺河木业”“符离集烧鸡”3个品牌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其中“符离集烧鸡” 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56.32亿人民币,“埇桥人造板材” 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3.78亿人民币,“顺河木业” 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32.99亿人民币,总价值为93.09亿人民币,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单。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景”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重点推动有规模、有特色、设施完善的农旅融合示范点建设,陆续推出桃花节、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每年吸引各地游客数十万人。市外桃源、夏刘寨、沈圩村、清水湾等一批集水果采摘、休闲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已初具规模,建成农家乐超过800家,休闲生态农业园600家左右,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综合农村田园建设项目,形成了以中央厨房为核心,“从田头到餐桌”的生产服务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种植、销售、餐饮等服务“全产业链延伸”。目前,全区60%以上的行政村已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农业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达到90%以上。(邵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