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18-11-09 05:08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聂扬飞

  ◎安徽省设站总数位居中部地区第二,组建博士后创新型科研团队900余个

  ◎获得国家专利370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5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625亿元

  记者从11月6日在界首召开的全省博士后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我省现已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1个、工作站107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0个,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693名,设站总数位居中部地区第二,有力推动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据了解,我省自1999年设立第一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博士后研究人员借助设站单位的资金、项目和技术,通过与导师、助手的有效合作,不断完善理论体系、科研成果,增长见识阅历、知识才干,以达到培养、使用、发现人才的目的。出站后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大多已成为省内各行业、各领域学术技术带头人或科研骨干,承担着国家和我省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和研发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提升我省学科建设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博士后制度成为我省高层次人才成长强有力的“孵化器”、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高速路”。截至目前,博士后成长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有27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有283人。

  以博士后站为平台,以博士后研究人员为核心,各设站单位围绕科研项目为博士后配备科研助手,汇聚了3000多名以博士后为主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组建900余个博士后创新型科研团队。

  我省博士后在站期间,累计承担1858项国家级、3584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国家973、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研究1246人次,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655篇,获得国家专利370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35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625亿元。 20%以上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博士后研究人员在提升学科水平、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博士后制度在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也为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试验田”。随着我省博士后制度不断改革创新,逐步打破了传统人才管理体制在户籍、编制、人事关系、职称评定等多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不同单位、地域、所有制、学科和科研领域之间的流通渠道,极大推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提高了人才使用效能,促进了人才、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编辑: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