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19-11-26 23:00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彭旖旎 许梦宇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医疗健康问题关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涉及国家治理的难点和百姓关切的痛点。11月26日,省政协举行“城市医联体建设”远程协商会,会上,12位委员分别在主会场、分会场或者通过手机连线的方式,为城市医联体建设支招。

11月26日,省政协举行“城市医联体建设”远程协商会
11月26日,省政协举行“城市医联体建设”远程协商会
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出席会议并讲话

  省政协委员、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

  细化配套政策 破解“联而不和”

  “目前,医联体建设整体处于‘联而不和、和而不同’状态。”省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指出,城市医联体建设涉及财政投入、医保支付、服务价格、人事管理、激励考核等多个方面、多个部门和多方利益,”目前出台的政策较为宏观,细化举措不足,导致执行难、落地难。

  他建议,政府既要把握宏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又要聚焦微观,细化城市医联体建设所涉及的医保、价格、财政投入、药品供应保障等配套政策和管理举措;还要勇于放权,给城市医联体建设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一定的自主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省政协常委、安徽中医药大学审计处处长王雪松:

  加快推进医联体医保资金打包预付

  医保支付是引导患者分级诊疗的重要“杠杆”,国家和省医联体建设方案,都将医保支付改革作为医联体建设的重要一环。

  省政协常委,安徽中医药大学审计处处长王雪松认为,当前,财政资金大多不直接投给医院,而是以医保基金的形式,让各级各类医院通过市场竞争去“挣”。这种制度设计虽调动了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但同时也埋下了“过度医疗”的种子,“因为无论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为了多‘挣’一点医保资金,都想方设法把自己业务量做大。而要做大业务量,就很难杜绝过度治疗、过度检查、过度用药。”

  她建议,加快推进医联体医保资金打包预付,破解过度医疗难题。医保资金按医联体签约人口打包后,各医联体能分享的医保资金总量相对固定,如果医联体总业务量超出医保资金可支付范围,势必是做的越多赔的越多。这样,医联体各成员间唯有相互协作,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尽量将患者下沉至医疗成本相对较低的基层医院,才能“省”出更多的结余资金,用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省政协委员、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刘自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

  “在保持机构性质、隶属关系、资产归属、人员身份、财政投入、补偿渠道、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等不变的基础上,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存在一定难度。”省政协委员,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刘自力建议,省级层面出台全省统一的政策,医联体内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持机构性质、人员身份、财政投入、服务功能等不变的基础上,打破管理体制瓶颈,实行人、财、物等统一管理,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要彻底改变‘收治的病人越多,医院挣钱越多,科室奖金和个人收入越多’这种医疗机构内部利益机制。”刘自力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补偿机制,在医务人员待遇不降低前提下,建立起与经济收入指标脱钩,与辖区人口健康指标(人口患病率下降、住院率下降)挂钩、与分级诊疗(县外住院人次减少、基层首诊、下转人次、签约服务等)挂钩的新的绩效分配制度。

  六安市政协委员、六安市卫健委主任吴广进:

  三级医院要调整发展方向

  在医联体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将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共享、实现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

  “医联体内三级医院的定位是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具有较高专科技术水平的医疗服务。”六安市政协委员、市卫健委主任吴广进认为,三级医院要调整发展方向,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和门诊的诊疗,通过专科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承担起医联体内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

  芜湖市政协常委、芜湖市卫健委副主任王芳:

  建立专家下沉“考核奖”激励机制

  “目前的专家下沉机制还不够完善,单靠行政推动难以长久。”芜湖市政协常委、市卫健委副主任王芳指出,专家下沉时间不固定,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患者上转没有固定的接诊团队,不便于转诊医生与接诊医生建立相对稳定的转接关系,基层免费就诊无法体现专家的劳动价值。专家下沉无可操作的报酬支付政策。

  王芳建议,建立专家下沉“考核奖”激励机制。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在基层医疗机构坐诊,要固定学科、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固定人员,统一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排班。出台“两个允许”的实施细则,建立专家下沉“考核奖”,在职称晋升、绩效奖励等方面,对下沉人员予以倾斜,保证专家团队下基层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省政协委员、铜陵市卫健委副主任汤金美:

  重点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

  城市优质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城市与基层资源分布失衡等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制约因素。

  省政协委员、铜陵市卫健委副主任汤金美建议,重点解决好基层“接得住”的问题,遴选一批技术优良、经验丰富的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担任负责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建立符合基层的全科医生认定、准入、培养、激励等系列机制,提高基层的中高级职称占比,提升基层服务水平。要将慢性病防控主战场前移至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公共卫生人员,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和重心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约服务团队,实现人才下沉、服务下沉。

  省政协常委、安徽医科大学医院院长徐培坤:

  “专家下沉”制度需要完善

  目前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优质专家资源下沉”、坐诊社区。省政协常委,安徽医科大学医院院长、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脑胶质瘤治疗中心主任,教授徐培坤认为,由于专家资源有限,分派到各基层点后势必影响原医院的医疗工作和学科发展,基层疾病相对简单,专家用武之地不多,形成资源浪费,且“下沉”后专家的报酬不能保障。因此,这种做法只能取得短期效应,很难长久。

  “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应有明确的分工。”他建议,牵头医院要保证下转上的“绿色通道”通畅,并努力提高对危、重病人的诊疗质量。改专家“下沉”坐诊、点对点服务病人,为不定期下基层开展巡诊、讲座和查房,指导、培训一批基层医务人员扩面服务全社区人群;基层医务人员负责向重点人群进行防病指导、基础治疗、转诊和康复服务;公卫人员则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疾病预警和健康教育。

  省政协委员、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成:

  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纳入城市医联体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公立医院1万2千多个,民营医院近2万个。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公立医院。

  省政协委员,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王成建议,充分发挥民营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的作用。

  “民营医院的医疗资源对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医联体的有效管理和资源整合,反过来会促进民营医院服务病人的能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王成说,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一样,同样承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预防、医疗和保健职能,但在政策层面上并没有获得与公立医院同样的认可和支持。他建议由政府牵头对民营医院进行规范的梳理和评定,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纳入与公立医院对等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监管,特别要纳入到城市医联体建设中来。

  合肥市政协常委、合肥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向阳:

  医保政策急需突破

  合肥市政协常委、市卫健委副主任王向阳认为,医保政策急需突破。她建议医保局参照紧密型医共体医保打包预付政策,结合其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示范城市的实践经验,给予试点机构“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补助”的医保基金预付政策。

  同时完善医保支付差别化政策,医保优惠向基层倾斜。王向阳说,由于试点建设期间经验不足、困难较多,针对医保基金预付合理超支部分,经过调查论证后,可分年度按不同比例予以减免补助,以利试点建设工作持续向好推进。

  六安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道昌:

  发挥中医药在医联体治未病和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六安市政协委员、市中医院党委书记李道昌认为,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在参与医联体的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以及在疾病康复过程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突出。”

  他建议,高度重视中医药在医联体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具体政策措施,鼓励市、县(区)中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作用和治病防病的突出效果,助力医联体实现更好发展。”

  省政协委员、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丁百静:

  成立专家工作室,让好医生留住社区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头连着大医院,一头连着社区患病群众,是分级诊疗的神经末梢。随着城市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入,缺能人、缺病人、缺标准等一些现实困难和问题也更加显现。如何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好融入医联体?省政协委员、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丁百静建议,成立专家工作室,让好医生留住社区病人。

  她指出,社区服务中心医疗人员与大医院相比,医疗技术相对较弱,导致区域内病人向大医院过度集中,社区服务中心“吃不饱”,成为分级诊疗制度难以推进的最主要原因。她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人口结构的特点、常见的疾病谱,选择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妇产科等相关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专家工作室,并按照固定时间、固定人员、固定专业开展工作,让社区“老高糖”等常见病患者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好医生的医疗服务。

  铜陵市政协委员、市立医院院长何向阳:

  合理处理公立医院政策性因素等影响的增支减收问题

  铜陵市立医院在2018年3月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开展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改革,以做实做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突出医保支付方式创新,医防融合模式创新,建立了具有铜陵特色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

  铜陵市政协委员、市立医院院长何向阳结合铜陵实践提出公立医院的持续发展问题,“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已被打破,但目前医疗服务性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还未得到有效落实,造成医院收入减少。”

  他建议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合理处理公立医院政策性因素等影响的增支减收问题,逐步化解长期债务,从而让医联体的龙头和主干能持续发展,更好发挥作用。(记者 彭旖旎 许梦宇)

编辑: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