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0-05-22 01:0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张毅璞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累计建设联合实验室58家;应用工程技术中心16家;专利授权101项,发明授权68项。累计引进各类人才639人,创新团队69支,人才项目47项。累计孵化“龙芯中科”、“中骄智能”等各类创新型企业25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这样的傲人成绩正是来自于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科大先研院是合肥高新区打造的校(院)地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之一,近年来高新区支持高校师生、院所研究人员在相对熟悉的环境内创新创业,四年落户科学家创业企业600余个。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2016年,合肥市高新区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四年来投入政策奖补资金67亿元,惠及企业1.1万家次、团队3100余个。率先开通全省首个开发区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93项行政许可事项的一网通办;实现“74证合一”全覆盖,并发出首张“一次不跑”营业执照;实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制度改革,启动首个区级长三角地区G60“一网通办”窗口。四年来举办500人以上重大品牌活动200余场,吸引近300家投资机构、1.2万名创业者参与,帮助项目直接或间接获得融资约43亿元。

  高新区以园区市场主体倍增为依托,广泛集聚各类人才资源。推动创新创业企业抱团携手走进高校,深挖大学毕业生资源,通过“江淮硅谷”和“名校引才”等人才工程,年均引进各类人才约3万人,80%以上高端人才集聚在战新产业;以军地协同项目为平台,吸收近400余名退役转业军人发挥技术特长、专业优势来区创新创业。在建设国家级侨梦苑的基础上,成功获批合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核心区,大力推动留学和海外创业归国的新侨商来区创新创业,2019年累计吸引留学归国和外籍人才达1491人。

  此外合肥市高新区还建设落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和“合肥国际人才网”,为来合肥的全球双创人才提供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优越生态环境。2019年,全年新增就业人员5.5万人,全区从业人员总数达34.7万人,成为合肥市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的主要拉动力,并再次获得“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殊荣。

  金融赋能创新转化

  高新区设立安徽省首支双创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和双创孵化引导基金,针对初创企业,推出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等9大金融产品。针对成长期企业,高新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积极构建股权融资产品链,财政出资设立或参与设立投资基金25支,总规模约576亿元,累计投资项目326家,投资额127亿元,吸引带动全区集聚股权投资基金170支,资金规模2100亿元。此外,高新区还鼓励成熟期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再融资、新三板挂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直接融资、并购重组、再融资等给予相关奖励。

  高新区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为契机,推进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着量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两大颠覆性产业,加快原始创新成果直接转化。

  四年来,高新区累计转化院校成果800余项,本地孵化培育超1400家硬科技企业。特别是在量子信息产业领域成果显著,中国科大潘建伟、郭光灿、杜江锋三位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先后在区成立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领域的量子技术产业化公司,吸引31家相关配套企业落户,使得园区量子产业初步集聚成形。

  高新区已构建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孵化链条。截止2019年底,全区各类双创孵化载体近70个,孵化面积超350万平米,服务创业企业超过3500家,累计培育出全区50%的上市公司和35%的高成长企业,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美亚光电等一批企业经历全流程孵化培育成长为全国性领军企业。

  2019年底,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达到4.2万家,自主培育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92家,高成长企业502家,上市公司24家;R&D占GDP比重达9.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381件;依托高校院所设立各类协同创新平台30余家。

  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合肥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再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记者 张毅璞)

编辑: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