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2020-12-29 05:54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董 玮 秦国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凸显了城镇化发展的成果和乡村发展在国家现代化中地位与价值。我们必须把握好农村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与推进路径,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起抓,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让亿万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从新中国的“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到新时期的“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再到新时代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的内涵逐渐丰富,目标不断提高。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国家现代化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的统一。如果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为农村现代化提供产业基础和物质保障,那么农村现代化则是农业现代化的依托和人口、土地等要素的空间载体。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普遍规律的嬗变过程,如德国“城乡等值化”、日本“一村一品”、韩国“新村运动”、新加坡“都市农业”等,但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以来,我国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和富有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城乡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还比较突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因此,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大的意义:一是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党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农业农村问题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的执政规律的认识。三是总结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现代化既包括 ‘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首先,必须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作为有着14亿人口的农耕古国,中国有着自身独特的农业农情特征和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很多地方“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其次,必须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性方法和手段。这符合发展中国家解决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律,也符合发达国家普遍经历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农业优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建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为乡村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多元化路径。

  一是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城乡融通的劳动力市场,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强化生产要素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优质农产品产出率和单位耕地面积产出价值。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支撑,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多元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消除农业生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形成兴旺发达、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构建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共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乡村风气和乡土风貌。通过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新乡贤文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三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技术创新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使用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保护农村生产生态系统,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完善村庄整体规划布局,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田、林网等农业基础和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全面进步。

  四是增强农村治理能力。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提升德治的原则,建立“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机制,引导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价值体系。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治理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使农村社会在科学的治理框架下有序运转。

  五是建立农村福利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以农民生活富裕为基本准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公共转移支付力度,形成因地制宜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等值化。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省林业局;本文系安徽省社科创新课题项目〈2018CX122〉阶段性成果)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