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2-10 05:0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柏松

  1月26日中午,65岁的周汝勤吹响了口中的哨子,近千只“溜达鸡”从树林里冲出来,享受可口的“午餐”。

  在寿县迎河镇大台村,脱贫户周汝勤的养鸡技术远近闻名,在他的帮助下,同村5户贫困户也纷纷购进鸡苗,通过养鸡实现了小康梦。

  “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助共脱贫!”近年来,寿县开展以“互动、互帮、互学、互促、互比”为内容的“五互”活动,通过“群众教育群众,群众帮助群众”,引导贫困户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2018年5月,迎河镇率先在寿县开展了贫困户互助活动,组建了158个脱贫互助组,每个互助组控制在10户至20户之间,配备包组村干、教师、医生各一名为指导员,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春耕生产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都是大家急需的。 ”贫困群众对农技的渴望,让大台村互助组组长朱喜昌记忆犹新。自从把互助组设在贫困户家里,扶贫政策也从纸上“走”进了贫困户的心头。

  随着 “五互”创新机制的成熟,寿县3026个互助小组覆盖了5万多户贫困户,播撒着脱贫致富的种子。

  堰口镇许寺村小陶郢组脱贫户陶光辉在扶贫干部的鼓励下,参加了互助组,有经验的脱贫户主动为他谋划发展产业项目,帮助他饲养10亩甲鱼,镇里还为他申报了产业发展补贴资金,陶光辉年纯收入达万元。

  讲政策、重互动,你有问题我来答;学本领、学典型,交流技能重实效;“一对一”“多对一”,结对互帮共脱贫;做产业、建项目,抱团互助同致富……面对脱贫攻坚的“必答题”,寿县的“五互”活动,在答疑解惑中让扶贫政策深入人心,在增强信心中架起致富的桥梁。

  看着家里摆放的“种药能手奖”和“勤劳致富奖”,保义镇张祠村脱贫户毕如好的心里别提多美了。自从村里发展以中药材半枝莲种植为主导的特色扶贫产业,毕如好便承包种植了9亩半枝莲,第一季就收益6700元。在互助组活动中,大家纷纷来请教,毕如好也倾力传授种植经验。村里的33户贫困户纷纷种起了半枝莲,人均分红1000余元。

  从看着干到比着干,寿县的互比互促,实现了先脱贫带动后脱贫,先致富带动后致富。贫困户的互助不再局限于政策和信息上的互通有无,更是他们之间的产业相帮、相互促进。

  寿县创新边缘户帮扶,将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低保户、残疾户、重病户、危房户、无劳力户和独居老人户 “六类人群”为重点边缘农户,纳入帮扶范围之内,建立起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缓冲带。

  互助组里话动力,相互帮助解难题,寿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从“输血”到“造血”,形成自我加压、不甘贫穷的乡村新动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13.33万人到目前全部清零。

  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寿县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好”的等次,稳居“第一方阵”。成功摘帽后的千年古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焕发出新的活力,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记者 柏松)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