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去年以来,我省加快培育新业态,提升外贸规模质量,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

  • 2021-05-07 05:16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郑莉

  4月28日,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45995台出口笔记本电脑经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快速放行,第一时间装箱驶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 “受疫情影响,远程工作与在线教育催生了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较大拉动了销量增长。订单量的激增使我们在综合保税区内的工厂处于满负荷的状态,也对我们货物的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出了挑战。合肥海关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外发加工’等海关监管新模式,帮助我们在综合保税区外建设云海新园区,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部总监应士杰说,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量激增,产线满负荷运行,前3个月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笔记本电脑出口322万台,同比增长96%。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壮大外贸主体。

  去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省多措并举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先后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15条、稳外贸11条、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等一系列含金量很足的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外贸企业发展稳定向好的态势继续保持。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2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6.7%,增幅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含再投资、留存收益等到资)约46亿美元、同比增长3%以上。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面对疫情冲击,我省抢抓市场开拓机遇,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外贸规模质量,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全省外贸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决巩固拓展深耕多年的海外成熟市场,主动加强谋篇布局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了企业发展动能,有效降低了外部冲击的影响。去年全年,我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41.7亿元,增长101.7%,实现交易规模和增幅“双过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

  一艘艘货轮缓缓驶离芜湖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将“安徽造”产品运往世界各地。 “借着建设自贸试验区的东风,芜湖港推行通关一体化、建设智慧港口,为皖货出海降本增效,今年吞吐量有望达到120万标箱。”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10日,芜湖港至洋山港实现长三角区域港口一体化“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首航,实现了两港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今年一季度,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2万标箱、同比增长42.6%。

  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安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的重大平台,也是安徽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安徽自贸试验区于2020年9月24日正式揭牌,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跨境电商等产业,战略定位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要义,改革深入推进,建设成果丰硕,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新设企业5032家,签约入驻477个项目,协议引资额3317.76亿元。

  3月4日,全省首个针对自贸试验区专设的贷款产品落地,标志着合肥片区搭建的一站式 “金融超市”10类产品全部上线运营。目前,“金融超市”产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近5000家,累计支持资金近100亿元。

  “根据安徽发展的特点,我们提出安徽自贸试验区的主攻方向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贸易投资便利、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多项制度创新尝试。”省商务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我省将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加强与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联动开放、协同发展,特别是积极对接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推进联动发展。(记者 郑莉)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