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坚持协调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及区域一体化发展 ——

  • 2021-09-14 05:02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王弘毅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

  长江淮河横跨全境,江淮分水岭横亘中部,西部南部群山绵延。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我省在很长时期内都面对着特殊的省情: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差异显著,基础设施薄弱。

  协调发展,就是要找出短板,均衡“用力”,在补齐短板上多发力,“用十个指头弹钢琴”。

  近年来,我省坚持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圈五区”协同发力,长三角一体化扎实推进,城与乡、市与市、板块与板块、省内与省外等几大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并进,奏出一曲曲协调发展的和谐“交响曲”。

  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水质不错,很清亮!”定远县永康镇拂光村村民王培英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流进盆里。说起家里的自来水,王培英挺满意。她在不经意间发现,这几年家里的自来水水质“悄悄地”变好了。

  水质的改善,得益于我省推进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根据《安徽省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0—2025年)》,我省计划投资273亿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多个县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如定远县以“政府主导、公益属性、城乡统筹”为原则,通过成立县城乡水务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城乡供水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维护、统一服务、统一管理,解决了“谁来供、怎么供、供得上、供得好”的问题。

  从喝上自来水,到喝上安全的自来水,再到喝上优质水、享受好服务,随着我省农村供水保障逐年提档升级,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攀升。

  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今年,我省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加大编制规划和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设施条件,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更是农村地区发展的短板,贫困不除,无法小康,更无城乡统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化精准扶贫,贫困群众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整体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底,我省48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以来,我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更兴旺、环境更宜居、乡风更文明、乡村治理更有效、群众生活更富裕。

  城乡统筹,关键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据介绍,我省进一步明确了县域高质量发展路径,启动建设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同步实施县城提质扩容工程。振兴县域经济,为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闯出一条可行路径。

  区域一体化:打造“一圈五区”,构建多点增长极

  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做好省级统筹,锻造引领增长核,打造多点增长极。我省构建“一圈五区”区域发展格局,打造合肥都市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今年以来,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科技公司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联想集团副总裁、联宝科技首席执行官柏鹏将之解读为:“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布局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关键人才的引进,配套的物流,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能实现本土化合作。 ”如今,联宝公司60%以上的机构件来自合肥当地和都市圈内的六安、滁州等地,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超过70家。

  省会都市圈做大做强,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彰显。2020年,合肥都市圈实现生产总值24499.9亿元、财政收入34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0.7亿元,分别占全省63.3%、61.4%和60.7%。

  “一圈”带动下,“五区”也爆发强劲的发展潜力——

  看合芜蚌,创新的活力在迸发: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0.12mm世界最薄玻璃、全国首块自主研制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下线……2020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2%和13.8%,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167件。

  看皖江,发展的动力在增强:示范区突出抓好产业承接和“双招双引”,努力建设“高效皖江”“投资高地”,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全球投资者。 2010年至2020年,示范区累计承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到位资金6.2万亿元,年均增长16.6%。

  看皖北,振兴的步伐在加快:我省将皖北集聚区建设作为长三角一体化“1+5+N”的“1”高标准推进,制订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启动“6+2+N”产业承接平台体系建设。今年上半年,皖北集聚区开工项目631个,总投资40617.86亿元。

  看皖西,民生的温度在彰显:我省把握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独特地位,改善老区人民生活品质,共享发展成果。教育、医疗、交通等项目加快推进。

  看皖南,文旅的魅力在释放: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661.94亿元,接待国内游客1.73亿人次,同比增长114.1%和84%,正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长三角一体化:建立“区块链接”,汇聚发展合力

  推进“五个区块链接”建设,是我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通过“块”上链接,可全方位加强城与城、区与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实现我省与沪苏浙的等高对接。

  比如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上,我省在长三角率先出台“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支持政策,宁滁、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揭牌成立。其中,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一批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02亿元的人民控股集团光电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华诺半导体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亚芯微晶圆封装等一批项目相继入驻;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深化产业协同,签订《南京-马鞍山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宁马县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双向互通“跨省通办”。

  握紧合作之手,踏向共赢之路。围绕对口合作,全省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特别政策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创建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全省14个市与沪苏浙17个城市签订26个战略合作协议,22个城区与沪苏浙20个城区开展了对口合作。在一次次务实合作、一个个具体项目中,“链”上的长三角爆发出强大的发展合力。

  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飞,一连串新变革揭开大幕。长三角一体化从“蓝图规划”到进入“密集施工期”,从“共识”全面转向“共建”,合作不断升温,安徽携手沪苏浙在更高质量一体化的道路上奋力奔跑。(记者 王弘毅)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