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09-23 22:25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安徽日报东篱工作室

  四、

  与“富邻居”合作

  去年的一天,当浙江诸暨商人汪国新告诉家人,打算在阜南县会龙镇投资开办袜厂时,他的母亲和妻子大哭了一场:

  “为什么要去那个穷地方?”

  同一时间,左手残疾的阜南县会龙镇贫困户张春玲正愁着怎么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自己身患残疾和慢性病,一儿一女还都要上学。

  11月1日,会龙镇袜业产业园内,安徽屹步坊袜业有限公司开业。开业当天,汪国新的妻子、母亲都来了,看着大气的厂房、专业的设备、训练有素的员工,她们开心的不得了。而张春玲也幸运地成为厂里首批60多位工人中的一员,每天只要做简单的“套袜”工种,月收入好几千元。随着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后期收入还会走高。

  △屹步坊袜业公司车间

  比他老婆和母亲更开心的,要数汪总了。这家厂将建成拥有2000台袜机、年产2亿双袜子、产值4亿元的袜业生产基地,成为汪国新浙江总公司在全国布局的三大基地之一。

  为什么来皖北?那要说说像汪总这样老板的“小烦恼”。自己常常手捧着钞票,在浙江当地却面临“招工难”。而沪苏浙等发达地区企业,把厂迁到安徽皖北,问题就解决了,甚至实现多赢。对皖北来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承接产业转移就是最大机遇。

  绝不仅仅是制袜一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中,许多沪苏浙的工业厂房也会开到皖北,对于当地的经济提升、就业拉动、老百姓的收入增高,无疑是强力的刺激。

  既要“搬来产业”也要搞“产业合作”。产业的互补,让一体化合作实现了共赢。比如,农业是皖北的优势,沪苏浙市民想吃到地道的砀山酥梨、萧县羊肉、怀远石榴、淮南豆腐、五河螃蟹和新鲜的蔬菜、优质的小麦,皖北就能供应。通过农业合作,让皖北成为长三角的“大粮仓”“大果园”“大药库”。

  △萧县葡萄

  五、

  “得劲”的政策与规划

  皖北有句土话,叫“得(dei)劲”,这在阜阳一带读轻声,在宿州一带读三声,不管哪个声,都是形容很带劲、令人振奋。现在,皖北人觉得最“得劲”的机遇,莫过于国家及省里对振兴皖北的支持政策。

  2020年9月,经国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皖北量身定制了“24条”专属政策,在皖北引起强烈反响。这24条既包括能耗指标、建设用地、电力、天然气、人才的支持政策,也有支持集聚区规划建设、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引进优质项目、灵活用地等支持措施,堪称国家层面支持皖北振兴的

  “黄金24条”。

  今年2月,安徽制订《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任务分工方案》,在省级层面成立加快皖北地区发展领导小组,以集聚区建设为突破口,启动“6+2+N”产业承接平台体系建设。

  从战略规划上看,安徽也是将皖北发展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安徽提出,以“1+5+N”格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其中“1”就是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放在了全省长三角一体化总格局的顶前面。在我们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更有利的是像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黄山这样的毗邻地区,为何要把皖北集聚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

  这要放在全国大棋局中看

  时间回到一年前的2020年8月20日。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考察,他亲自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中,安徽明显是相对欠发达地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没有皖北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安徽全域的高质量发展,更无法实现长三角欠发达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编辑: 王腾飞
推荐阅读
全省严查中!持续至9月底!


发布于2024-04-17 12:10:00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