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周年综述

  • 2021-10-18 17:35
  • 来源: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 作者: 谢芸

  点击图片,浏览本网特别策划《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周年》绘画长卷。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聚焦安徽自贸试验区之设立,是安徽勇担使命、服务大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一步。

  自2020年9月24日揭牌以来,安徽自贸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使命,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扎实推进“9+3+N”专项行动计划,全面完成一周年目标任务,交出不负嘱托的满意答卷。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彰显,对外开放活力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引擎作用日益突出,为构筑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同时也为安徽“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锚定制度创新航向 为经济增长厚植“沃土”

  2020年9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了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区位布局、主要任务等。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安徽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系统谋划组织机构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发展路径实践,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组长的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均成立管理机构。出台了《关于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先导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以及20余个专项领域政策文件;112项试点任务落地见效73项,完成率65%,超额完成50%的周年目标。

  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要想在自贸试验区加速扩围的浪潮中博出位、助力国家深化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我省清醒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产业发展的外向度和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这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安徽自贸试验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深化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改革,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进一步凸显。今年1-8月,自贸试验区内实现进出口976.6亿元,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2%的进出口额、10%的外商直接投资。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中,安徽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提供有益尝试。2021年3月,“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试点顺利开展,合肥海关和上海海关率先启动试点工作,对企业进口精密设备、仪器和原材料等实行“口岸外形查验、属地拆封查验”方式,平均每票通关时间压缩3-5天,仓储费用节省4万元。创新“跨境电商+中欧专列”出口模式,带动跨境电商月清关单量从获批前2万单增至获批后超100万单,月交易额从获批前的53万美元增至获批后的3870万美元......合肥片区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的制度型创新,仅是安徽自贸试验区深耕试验田、当好探路者的一个缩影。

  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共同组建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启动建设省内第一批联动创新区,制订《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推出安徽自贸试验区212项赋权事项的特别清单,实施“全省一单”权责清单制度、工程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环评审批监管改革、“一业一证一码”改革等试点举措,试行商事主体确认制改革,以一流营商环境集聚要素资源、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截至今年9月底,安徽自贸试验区已新设企业11320家,签约入驻826个项目,协议引资额4599.1亿元。

  围绕“科创+产业”,安徽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实施科创资源“全链条、多节点”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知识产权服务模式,落地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挂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1300家。“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案例,建成全国首个面向留学人员的区域性创新创业中心。自贸试验区集聚74家金融机构,6项国家外汇政策试点以及多项跨境金融政策率先落地......一批科创成果转化、人才招引、金融开放新模式成效显现。

  片区差别化探索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在安徽自贸试验区119.8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涵盖了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片区功能各有侧重,合肥片区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致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蚌埠片区致力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蓝图绘就,只争朝夕。围绕战略定位,一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紧扣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和标准规制流程再造等制度创新类型,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重点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先后创新实施了“外商投资‘集成管家式’全周期服务保障机制”、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双元制改革模式”、推出全省首个自贸试验区纯信用贷款产品......截至9月底,合肥片区实有企业3.47万家,其中,新设立企业8700家;新签约入驻项目562个,协议引资额超两千亿元。

  答好“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命题,芜湖片区以实体化运行片区管委会为统揽,从人、地、权三个维度发力,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将自贸片区建设成全市招引外向型高端人才的重要平台和全市培养外向型经济干部的重要基地;直辖综保区,打造皖江皖南区域开放型产业制高点,今年1-8月,芜湖综保区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8.2%;设置片区行政审批局,统一承接市级全部事项和省级部分赋权,开创洋山港—芜湖港“联动接卸”江海联运新模式、“人民币境外放款输出+出口贸易回流”金融创新业务等......截至目前,芜湖片区累计签约入驻182个项目,协议引资1843.79亿元。

  聚焦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蚌埠片区先后研发了全国最薄触控电子玻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TFT-LCD基板玻璃、最柔可折叠盖板玻璃、最全硅基新材料成套加工装备、聚乳酸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技术等科技成果;建成全球产品链条最全、技术工艺最强的聚乳酸产业链条,加快健全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形成了新材料产业“众星云集”的发展新局面;依托凯盛集团、丰原集团等本土龙头企业,创建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新材料创新平台,目前已拥有新材料领域国家创新平台11个、省级创新平台58个、公共科技服务机构22家。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铆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奋楫笃行、勇立潮头,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彩篇章。(记者 谢芸)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