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1-11-02 06:42
  • 来源: 安徽商报
  • 作者: 张剑 任逸玮

  11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文件起草工作小组常务副组长余三元解读了此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就报告中提出的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抓好“三项工作” 有哪些具体步骤?

  余三元称,10月31日闭幕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审查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届委员会的报告。报告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发展变化,分析了安徽面临的形势环境,作出了安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阐述了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的时代使命,确立了建设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的奋斗目标,对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的发展蓝图,是指导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如何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余三元认为,主要是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大学习,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通过举办各种班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二要大宣传,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党代会精神宣讲活动,省委将组织宣讲团赴各地各部门进行宣讲,全省各级主流媒体要开展集中报道。三要大贯彻,文件组对党代会报告进行了任务分解,实行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确保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余三元称,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余三元对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关于党代会的主题、关于过去五年的工作、关于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总体要求、关于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关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刻解读并答记者问。

建设“五个安徽”

  有哪些继承创新?

  围绕“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安徽、共进安徽、美丽安徽、开放安徽、幸福安徽”的奋斗目标。建设“五个安徽”,接续贯彻了党的十九大“一建设三同步”决策部署,也是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目标任务的继承延续、创新发展,坚持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构成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四梁八柱”。在具体目标设定上,报告突出定性与定量、兼顾需要与可能,明确了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五个分项目标。

  建设“创新安徽”,突出经济强的导向。明确提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定量指标。比如,在“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5万亿元”这个指标上,按照“十三五”以来我省经济年均增速稳定高于全国推算,只要未来五年宏观环境不发生特别重大变化,到2026年生产总值达到6.5万亿元,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建设“共进安徽”,突出格局新的导向。对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城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提出目标要求。比如,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33%,根据年均增长趋势,报告提出了“达到65%左右”的目标。这有利于引导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建设“美丽安徽”,突出环境优的导向。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能源结构、碳减排、污染物减排等提出目标要求。比如,我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报告提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单位生产总值碳排放降幅完成国家下达目标”,明确导向,切合实际。

  建设“开放安徽”,突出活力足的导向。对高标准市场体系、营商环境、开放型经济、长三角一体化、进出口总额等提出目标要求。比如,2020年全省经济外向度仅14%,总体还不高,报告提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达到1万亿元和1000亿元”,是在现有基数基础上的积极目标,这就要求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导作用,联动全省扩大对外开放。

  建设“幸福安徽”,突出百姓富的导向。对城乡居民增收、收入差距、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提出目标要求。比如,报告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时期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8.9%,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全国差距持续缩小,经测算,到2026年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打造“三地一区”

  有哪些全新举措?

  党代会报告提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那么下一步都有哪些新部署新举措呢?

  余三元称,去年以来,省委对“三地一区”建设作出系列部署,这次党代会报告又鲜明提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三地一区”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地一区”建设环环相扣、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共同构成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内容。

  “策源地”建设重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报告坚持“四个面向”,系统化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比如,国家实验室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力量,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提出新建20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100个以上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等。

  “聚集地”建设重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报告坚持优化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比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提出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专项行动等。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对十大新兴产业逐一明确发展重点方向,提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达到6个以上,形成一批千亿乃至万亿级产业等,同时列出了未来产业主攻领域。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突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发力,提出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着力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新高地”建设重在强化改革开放不竭动力。报告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比如,着眼发挥好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提出加大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力度,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政府工作流程等。

  “转型区”建设重在强化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报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比如,既抓“减污”也抓“降碳”,提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碳达峰行动等。既要“约束性”也要“积极性”,提出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健全完善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既用“优势”也创“胜势”,提出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等,在发挥生态优势的基础上扩大发展胜势。

促进“共同富裕”

  有哪些工作部署?

  党代会报告在“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中,将“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单列一条,对此,余三元认为,将此单列一条就是要在“做大蛋糕”的前提下“分好蛋糕”,重点部署了6项工作。

  “提高收入”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报告提出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政策体系,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等,就是要加快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区域均衡”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报告提出优化“一圈五区”发展格局,引导各区域鼓干劲、争上游、创一流,就是要加快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形成各板块“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皖北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后发优势,报告提出全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就是要加快推进皖北欠发达地区突破跃进,确保皖北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是共同富裕的硬核支撑,报告分别明确16个省辖市发展定位,提出建立县(市、区)争先创优激励机制,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等,就是要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承载力,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民生普惠”是共同富裕的路径手段,报告提出“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既对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作了部署安排,也关注停车场位、物业管理、便民生活圈建设等老百姓身边的操心事,就是要加快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治理有效”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报告提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畅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等,就是要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基层有效治理更好转化为共同富裕所必要的软环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任逸玮 文/摄

编辑: 汪赛霞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