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喜迎省两会】

——2021年省政协工作综述之三

  • 2022-01-15 03:3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李浩

  从现场到“线上”

  “我们身边有很多信访群众反映,当有紧急的事项需要通过信访途径解决时,往往会被告知要2个月时间才能给答复,请问在答复时间上能否提前? ”

  2021年10月20日下午,历时数月筹备的省政协“推进乡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月度专题协商会正式召开。委员随机问,厅局负责人限时答,一问一答间,务实平实,赢得阵阵掌声。会议的热烈气氛并没有局限于会场,通过网络图文直播,吸引了许多网友在线观看和留言。网友“心有所系”全程观看了会议直播,并在评论区留言写下上述疑问。

  “心有所系”的问题被媒体主持人带进了会议现场。省政府信访局副局长王祥荣当即予以解答:“近年来,随着我省信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全省信访系统开展 ‘四最’改革试点,建立了‘接诉即办、马上就办’‘信访事项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不断压实首办责任,规范办理程序,提升办理质效,推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问题,更加方便快捷地受理、办理和反馈意见。今年以来,信访事项办理平均时长缩短为18天4小时。 ”

  会场内外,助力乡村振兴的情怀和智慧不断得以集聚,全省推进乡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同心圆越画越大——会场的两个大屏幕上,显示着网友们在线互动情况。会议结束时,在线网友的人数定格在83.6万。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要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省政协研究室主任何宏祥表示,在传统协商议政中,受场地空间限制,参与协商讨论的只能是有限的小部分人。从2018年开始,省政协以月度协商会为载体试水网络议政,打造“广大网民来参与”协商品牌。通过灵活运用“主会场+分会场+场外连线+网民提问+会议直播”等方式,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将会议的影响从会场里的100人扩展到网络上的100万人,更大程度地凝聚共识与力量。

  从参与到融入

  “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民意都在网上。 ”省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广泛汇聚民意民智,提升协商议政的质量和实效,聚焦月度专题协商会主题,每场协商会前,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都会与相关厅局共同设计调查问卷,让网民不仅参与,而且融入整个协商过程。

  在“推进乡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月度专题协商会筹办过程中,承办方于会前一个月在省内主流新闻网站和7家省直承办、协办单位官网,同时发布线上问卷调查。此外,同步开展线下调查,在全省各县(市、区)分别选择3个乡镇,面向群众随机发放问卷。统计显示,共计12.5万网民、群众以及基层单位积极参与,扩大着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面,也为这场事关民生的协商营造着氛围,贡献着智慧。

  现场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回应关切是月度专题协商会的关键环节。会上,除参会委员随机提问外,媒体主持人还会代表网友提问4个问题,由会议主持人指定参会相关厅局回应。网友提的问题分别是从参与问卷调查的网友问题和网络直播的网友留言中筛选出来的,有的是带“辣味”的责问,还有的是在“共性”上的疑惑,往往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厅局负责人的回应“不备课、现场讲、限时答”,省去官话套话,不再“穿靴戴帽”,直奔主题,有问必答,针对性强,赢得了广大网友的点赞支持。

  从议政到协商

  在2018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省政协持续将网上群众路线走向深入。以月度专题协商会为载体,推进网络议政常态化、规范化。通过磨合与探索,网络议政至今已形成“四个一”模式,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的批示肯定。即: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打造汇聚智慧民意的收集平台;撰写一份问卷分析报告,打造建言资政的数据支撑平台;搭建一组互动问答,打造凝聚共识的讨论交流平台;发布一场图文直播,打造扩大影响的即时宣传平台。

  除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也成为省政协汇聚社情民意,提升参政议政工作实效的方式之一。 47岁的周军住在合肥一个老旧小区,过去路面破损,环境脏乱,停车不便。前几年小区改造整治后,模样焕然一新。在省政协召开的“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月度专题协商会上,周军作为居民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视频,我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现场也有厅局负责人直接回应,这可帮我们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必须点赞! ”周军说。

  借助网络渠道,让网友声音直达会场,网上群众路线越走越实。至2021年,在深入探索“互联网+协商”实践中,省政协更经常更规范更有效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选题关注度、协商互动度、社会参与度不断提升,网上群众路线越走越实。截至2021年底,十二届省政协开展的26场月度专题协商会,参与的网民累计近2600万人次。以此为基础,“互联网+协商”也作为特色品牌入选省信息化“十三五”大事记。

  联通“网上”与“网下”,打通“场内”与“场外”——借助协商活动,省政协在让委员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体作用的同时,让民智在互联网平台汇集,使得民心民愿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记者 李浩)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