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2-01-18 05:31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汪国梁 何珂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着力稳定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01.png

  位于合肥的江淮蔚来生产基地自动化生产线。 (资料图片)

02.png

  2021年12月16日,芜湖至黄山高速公路开通运营,我省最后两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县——泾县、旌德县迈入“高速时代”。 (资料图片)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走过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1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收获满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迎来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省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发挥好我省历史人文、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地理区位、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优势,以“进”的姿态守牢“稳”的底线,在安徽奋勇争先、跨越发展的征程上取得新进展。

  出席省两会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们表示,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谆谆嘱托,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站上更高台阶 迎来更大发展

  近年来,安徽奋力拼搏,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段昂扬向上的赶超之路。2021年,安徽经济总量预计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预计突破1万美元,跨上了一个标志性台阶。

  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大家认为,安徽发展实现了能级之变、位势之变、创新之变、风气之变,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台阶,获得了许多过去想获得而没有获得的机遇,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赋予安徽发展磅礴势能。我们要抢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省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杨军表示,要加快转变思想作风,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增强改革进取的精神,推动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落地。既加强基础研究、布局长远,又着眼现实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更好地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在“走出去”开发境外矿产资源的同时,有序开发、合理利用好国内矿产资源,为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

  实现宏伟目标,就必须直面种种困难和问题。尽管安徽发展已经有了更好的基础,但横向比特别是在长三角区域内比较,依然存在综合实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开发园区单位产出较低,人均教育投入、人均医疗资源、人均文体设施不足等问题。

  省政协委员、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姝文表示,目前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现有高职院所普遍规模偏小,教育投入分散,难以做大做强。领军院校缺乏,职业本科亟待突破,高职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与地方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王姝文认为,要深化“政行企校”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拉高发展标杆 奋力走在前列

  行百里者半九十。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必须保持奋勇争先的追求,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拉高标杆,勇毅前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引擎作用,培育科技创新更大增量优势。 “我省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能力较强,近年来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蚌埠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李晓林认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李晓林建议,今后要推进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实施一批科技成果工程化项目,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建立全省重大新产品目录;构建风险共担机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密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与企业精准对接,引入一批科技成果并实现高质量转化。

  《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作出具体明确的部署。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是强省之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发展制造业,必须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省人大代表、安徽省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周磊说,要扎实开展好“四送一服”,加大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用好上级政策的同时积极创新举措,创造更多的“政策红利”。加强与先发地区优势产业的对接合作,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

  深化改革开放是破除发展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代表、委员们表示,要遵循市场规律、善用资本力量、加强系统集成,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特别是要在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释放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活力。

  保障改善民生 促进共同富裕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创新民生工程建管机制,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迈出幸福安徽建设新步伐。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关乎民生。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认为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我省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环境优的美丽安徽。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安徽最动人的色彩。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皖北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相对落后,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格局新的共进安徽,必须坚持“四化同步”、加快皖北振兴步伐。 “落实好‘四化同步’,必须找准皖北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和优势,制定科学、管长远的规划,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省人大代表、阜阳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志锋说,阜阳要发挥好农业、人口和后发优势,深耕现代农业,打造人才强市,集聚优质要素,助推更高质量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改善群众生活,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安徽水资源“南丰北缺”,皖北群众饮用水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能不能喝上放心水,省政协委员、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朱学文十分关注。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皖北地区尤为突出,喝上更优质健康的水,是皖北地区群众的热切期盼。 ”朱学文建议,要统筹用好地下水资源,既要科学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库”、加快地下水换水改良,也要探索采煤塌陷区平原水库建设、加快皖西北深层地热水开发等,多措并举让皖北地区人民喝上好水。

  解放思想、奋勇争先,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拼搏进取,一个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的现代化美好安徽,必将逐步从蓝图化为现实,全省人民也将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享有更大福祉。

12下一页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

春风送岗位 “职”达家门口


发布于2024-03-25 06:33:24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