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2-04-20 05:3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黄永礼

03.png

  4月14日,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为老人进行核酸采样。记者 李博 摄

01.png

  近日,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金池社区党员志愿者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维修家电、医疗会诊、理发等志愿服务。通讯员 赵明 摄

02.png

  日前,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党员志愿者小分队,在马鞍山市花山区解放路街道东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讯员 胡智慧 夏小芳 摄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持续开展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选派1.8万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探索建立“链上党组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聚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坚持不懈打基础、攻难点、强弱项,全领域统筹推进、分类型精准施策,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鲜艳的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红色引擎”赋能乡村振兴

  大山深处的黄山市新明乡猴坑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方继凡当选猴坑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兴办茶企,带领村民发展优质茶产业,推进茶旅融合,村民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农户收入“双增收”。

  着眼夯实基层基础。黄山市创新实施党支部队伍建设、制度落实、作用发挥等“六项指数”考评管理,创建40个先进典型示范村,推动在产业链、合作社上建党组织300多个。近年来,对摸排确定的基础较差的100多个村党组织实行“一村一策”整顿,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建强战斗堡垒,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就是为乡村振兴装上动力强劲的火车头。近年来,我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各地建立分级分类重点联系制度,健全组织制度,选优配强“领头雁”,持续用力,整顿提升。

  当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时,我省自2017年5月起,共选派9100多名优秀党员干部,奔赴反贫困斗争的“火线”,实现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全省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脱贫攻坚“先锋队”“生力军”作用。 2020年,3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金寨县等9个贫困县摘帽,我省实现了贫困县“清零”的梦想。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选派干部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时刻抓在手上,协助乡镇党委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加强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其间,选派村共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400多个,培养后备力量1万余名,2万余名党员被培养成致富能手。

  接续奋斗,筑牢堡垒,推进乡村振兴。去年7月,全省第八批9840名选派干部肩负使命和重托,奔赴广袤乡村,奉献汗水和智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选好“领头雁”,激活新动能。在去年的全省村“两委”换届中,我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始终挺纪在前,对换届候选人资格条件严格审核把关,突出“双好双强”要求,列出“十不选”负面清单,拓宽选人视野,千方百计选好人、用准人。换届后,带头人队伍素质、班子结构、基层政治生态整体优化,进一步凝聚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服务群众能力的重要保障。我省强化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去年全年安排集体经济补助资金9.3亿元,扶持1865个村和1833个集体经济项目,安排1690万元对各地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奖补,有效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肥东县元疃镇党委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通过引导支持村委会投资成立村级劳务公司,盘活闲置的小学、村办公室等固定资产资源等举措,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输入动能。

  党建引领,信用变金。我省创新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已评定信用农户、信用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村集体经济组织120多万户(个),授信468亿多元,激活了农村信用资源,带动了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加速汇聚,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党建领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针对社区存在的过度行政化问题,去年以来,合肥市开展以“减牌子、减事务、减考核,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行动,社区常规性事务精简达60%,涉及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全部取消,切实让社区职责更加明晰、功能更加优化、服务更加精准,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

  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我省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探索构建精简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厘清边界,转变职能,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着力在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责职权、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工作运行等方面深化改革,强化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机构和力量,大力推进社区赋权减负增效,全面实行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全省超过95%的街道完成体制改革任务,超过98%的县(市、区)参照事业单位管理岗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

  构建“大党建”,破解新难题。我省持之以恒健全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体系,推动树立城市基层“大党建”理念,加速形成聚合态势。各地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切入,探索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全省16个市和所有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和社区普遍成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了上下协同、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

  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鲜明主题。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全省城市党组织深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功能持续强化,在居民区建成党群服务站点2820多个,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服务。全省普遍建立“双联系”制度,共有3.1万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100多万名在职党员到村和社区报到,累计为身边群众办实事109万多件。

  “组织进楼、服务进家、协商共治”。为做实基本治理单元,各地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将综治、城管、信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同步加强网格党建。全省社区共划分网格2.9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3万名,60%的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将治理触角延伸到小区“神经末梢”,近95%的社区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

  提质扩面扩大非公领域覆盖

  我省社会组织普遍规模小、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导致党组织组建难。针对这一情况,省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功能性”党组织。2019年以来,先后审批成立70多个“功能性”党组织,有效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

  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的难点和薄弱点。全省各地聚焦“短板”,找“病因”、开“药方”,制定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和培育计划,实施“单独组建行动计划”、全面推行“红领”认证等举措,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灵活多样的组建模式,加大园区、商圈市场、行业协会党组织建设力度,去年推动5500多户非公企业、880多个社会组织新建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双覆盖,不断开拓高质量党建引领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组建群团组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 ”去年5月,我省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群团组织独特优势,扩大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提升覆盖质量。全省新组建工会组织1.5万多个、团组织4300多个、妇女组织6700多个,均创历史新高。

  团省委开展攻坚行动,依托行业、社团、街区、楼宇、物业、产业链等,扩大团组织覆盖面。省总工会开展新就业群体入会集中行动,吸收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群体41.2万人加入工会组织。

  健全体制机制,突破重点难点。各地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注重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办法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去年以来,马鞍山市选择6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试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非公党建工作,通过建组织、强链条、聚产业、提能级,有效推动党建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优势更优、强项更强、特色更特”的产业新态势。安庆市组织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与沪苏浙地区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成立10个县级产业链创新链联合党委或党建联盟,引领承接亿元以上项目430多个。

  树立鲜明导向,压实工作责任,“条抓块统”的机制逐步健全。省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委坚持重点联系制度,完善“非公工委+行业党委”工作模式,促进任务落实。省卫健委出台意见,把加强民营医院党建工作纳入各市卫健委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将党建工作情况列入医疗机构前置审批事项和巡查内容。省市场监管局推动16个市和104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小个专”综合党委,1203个市场监管所全部建立“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导站,构建起省市县所四级工作体系。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等结合职能,把指导推动党建工作与落实惠企政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结合起来。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