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 2022-05-26 05:55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范孝东

01.png

  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在信德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四送一服”专项活动,帮助解决企业生产、销售等方面问题。通讯员 李华勋 摄

02.png

  合肥市瑶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组在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通讯员 沈贵锦 吴兰保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生根、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了人大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化保障机制、常态化的实现路径和规范化的参与平台。

  “编制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和起草、修改法规草案时,应当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征求各有关方面和广大人民群众意见,真正体现和表达人民的意志。 ”这两天,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正在对《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立法征求意见工作办法 (草案)》进行审议。从内容上看,办法对立法征求意见的事项、对象、方式以及反馈意见的处理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使得立法征求意见从“立法中”向“立法前”“立法后”两端延伸,从制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对立法全过程的参与。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与人大制度息息相关的地方性法规的“升级更新”,有序推动执行地方组织法的若干规定、省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和组成人员守则等法规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修改工作,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完善了制度保障机制。

  前不久,省人大常委会对组成人员联系原选举单位基层代表方案进行了调整,8名主任会议成员、57名常委会委员共联系代表501名,实现了基层代表联系全覆盖。而正在全省五级人大代表中开展的“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则是省人大常委会继去年组织五级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后,为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搭建的又一个发挥其在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护民利等方面优势作用的重要平台。

  “省人大常委会要求每名代表在闭会期间围绕原选举单位或原选区所在行政区域内的社情民意、群众诉求,每月至少提出1条意见建议,并且为代表意见建议的办理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措施,有利于人民群众通过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表达诉求和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这也是人大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常态化实现途径。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负责同志说。

  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有效保证人民的诉求有地方说、说了有人听、听了有反馈。全省累计建成五级代表活动室、工作室、调解室和群众联系点、代表之家8813个,并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使“三室一点一家”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观测站”、建言献策的“收集站”,为代表履职搭建了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城乡的重要平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依法履职担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省人大常委会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地方人大的新使命新任务,着眼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始终做到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自贸试验区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用好这块试验田,需要加快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 5月1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正式施行,用配套法规制度促进和保障自贸试验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为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法治支撑。

  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多件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法规。围绕打造 “三地一区”,制定了创新型省份建设、大数据发展、自贸区条例;为促进“双招双引”、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地方商会、价格监督检查条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最快时效制定了有关《决定》和《意见》等。一项项立法,无不与党委关注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改革中急需突破的难点、发展与安全中遇到的堵点相呼应。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在强化制度执行上下功夫。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准确把握监督工作的角度、尺度和力度,在增强监督实效上出实招,有力促进各国家机关在党委领导下,凝心聚力解决好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紧扣打造 “三地一区”、促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选精定准监督议题,持之以恒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也是群众关注的“民生大事”。省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今年4月8日再次部署目前正在开展的环境保护“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持续以法治方式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必须要打好监督“组合拳”。从听取工作报告和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到对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再监督”,省人大常委会持续锻造监督工作链条。为避免执法检查工作“走过场”,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形成了前期暗查、随机抽查、专家协查、问卷调查“四查合一”等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依法、深入、规范开展执法检查,尽可能全面、真实掌握第一手材料,着力提高执法检查工作质效。

  落实最高政治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实现形式。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

  日前,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以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本届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的工作要求作为履职首责,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推出4个方面25项举措、紧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谋划推进5大项33小项工作、专门就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制定16项任务清单、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29项举措,以清单化、闭环式的工作机制,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体现在具体的履职项目上。

  省人大常委会按照 “四个机关”新定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夯实依法履职基础。本届以来,以“大学习、大调研、大建设”为抓手,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文件等,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召开全省性的学习交流会、座谈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全省各级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中,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征文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在全省人大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万象“耕”新,农资市场购销旺


发布于2023-03-23 06: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