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特别报道】

  • 2022-07-01 05:28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强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全党同志都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01.png

  6月1日,砀山县官庄坝镇党员志愿者开展 “到田间 助午收”主题活动,帮助农户抢收小麦。通讯员 崔猛 摄

02.png

  6月14日,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党员志愿者走进洪良家庭农场蔬菜大棚,帮助农户采收玉米。 通讯员 武清海 摄

以行动彰显先锋本色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个党员的具体行动中。全省广大党员用服务诠释初心,用行动擦亮底色,奋勇争先当好“排头兵”。

  立足本职,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广大党员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经济建设的各战线、社会治理的各领域、为民服务的最前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

  攻坚克难,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上,在创新创业创造的新领域,广大党员勇挑大梁、担当主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核心技术攻坚等领域当先锋做模范,砥砺奋斗见实效。

  挺身而出,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广大党员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勇当先锋、敢打头阵,叫响“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跟我来”,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坚守初心再出发,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上,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将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建功立业。

  助力乡村振兴的社区第一书记刘冬骏——

  倾情为民办实事

  6月30日一早,两辆货车开到了肥东县响导乡赵亮社区的一处西瓜地旁。 63岁的脱贫户赵济有已经等候在地头。

  搬运、装车……不到一个小时,赵济有地里的2000多公斤西瓜就顺利售出了。“多亏小刘书记,不然我这瓜还不知道哪天才能卖掉呢! ”看着渐行渐远的装瓜车,老赵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老赵所说的“小刘书记”叫刘冬骏,是位“90后”硕士,去年6月,从合肥新站高新区选派到赵亮社区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这段时间,村民种植的西瓜相继成熟,然而不少瓜农年纪比较大,孩子们在外务工,西瓜销售成了眼下难题。刘冬骏积极牵线搭桥,借助选派单位新站区建设局平台,与合肥市内的多家建筑公司联系,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村民的西瓜,销往新站区建筑工地。6月初以来,已帮助村里11户瓜农卖掉了2万多公斤西瓜。

  倾心为民办实事,冲锋在前不畏难。到村一年来,刘冬骏千方百计谋发展,一心一意办实事。

  刚到社区时,刘冬骏首先“亮身份”,挨家挨户走访,发放联系卡。他组建团队,打造“亮爱计划”志愿服务品牌,及时为民排忧解难,送去爱心。

  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为提升品质、打响当地农产品牌子,刘冬骏积极奔走,与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引进西瓜、圣女果和哈密瓜等水果优质新品种,改进种植技术,优化产品布局。

  “品质果蔬 赵亮领‘鲜’”,是刘冬骏的微信签名。瓜果集中上市时,他四处联系,促成社区与采购商、零售商合作,让优质农产品进驻大型商超,走进工地食堂、企业团购、特色展销会等。他还变身推荐官 “直播带货”,以“小屏幕”打开“大市场”。今年社区的桃子线上销售了1万多公斤。

  目前,社区已拥有果蔬产业园、珍禽养殖基地、精品桃园和两座村级光伏电站,还新开辟了新站高新区的“我的菜篮”和“劳务帮扶”入股分红项目,今年社区集体收入预计突破100万元。

  “肩负组织重托和村民期待,我们还要跨越再跨越。”刘冬骏说,今后要把产业发展好,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让乡村振兴梦“照亮”每位村民的致富路。(黄永礼)

  忠诚坚守、心系群众的交警张恒——

  红绿灯下砺“恒心”

  淮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张恒,是全省交警队伍的普通一员。 2011年,他从部队转业从警,退伍不褪色,始终“恒”心如初,用心、用情、用爱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从军期间,张恒先后在济南陆军学院、“杨根思部队”成长锻炼。他冲锋在前,多次立功。

  从警之后,“哪里最需要,我就到哪里”是张恒的座右铭。

  2019年5月25日上午,张恒带队上路查处违法交通行为。突然,“嘭”的一声巨响,一处居民楼下的天然气主管道被挖掘机挖断,天然气呼呼地往外狂喷。周边人流、车流不断,一旦引发爆燃,后果不堪设想。

  “我在现场,我负责! ”张恒毅然冲进泄漏核心区,果敢勇毅处置,为排险抢修赢得了宝贵的5分钟,被现场群众誉为“最美逆行”。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疫情阻击战随之打响。白天,张恒负责宣传管控,晚上又主动值守社区。其间,他带领6个管控点检查车辆 5000余台次,张贴宣传单23000余份,劝返无证明人员150余人,排查发烧群众14人。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最贴近百姓生活。清隐患、降事故、强宣传、保畅通,一直是张恒的工作职责。

  2018年初两场暴雪后,淮北主城区交通几乎瘫痪,在陡然而来的挑战和困难面前,张恒带头刨冰撒盐,肩扛手拉,彻夜无眠;台风“温比亚”“烟花”肆虐时,他在风雨中默默守护……

  2019年10月12日,交通高峰期,张恒在大雨中指挥了近1个小时。突然,一对父女来到跟前,小女孩将一把雨伞塞到他手中说:“叔叔,给您一把伞! ”那一刻,张恒的心中暖暖的,也更加坚定了矢志不渝为民服务的决心。

  凭着一颗“恒”心,张恒先后获得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通讯员 马珺 记者 李晓群)

  攻克科研难题的光电子专家刘勇——

  科技报国显担当

  面带微笑、轻声细语,这是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副所长刘勇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多年来,他把“科技报国、造福于民”作为使命,深耕专业领域,攻克了很多科研难题。

  2000年研究生毕业后,刘勇担任安光所光电子中心多个课题负责人。他带领团队建起质量管理体系,狠抓产品质量,同时带头负责老旧仪器升级换代,立足相关行业需求,攻克国产设备缺陷。经多年探索,安光所研制的仪器已完全替代行业内进口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医疗技术已从偏重治疗向早预防、早发现前移。刘勇和团队成员在科研中发现,激光照射在皮肤上可以反映出“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含量,有助于筛查糖尿病。为此,团队与安医大等的专家合作,开展糖尿病无创检测相关仪器研发。没有先例可循,没有文献数据支撑,团队成员加班加点做实验,并赴国外临床试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力保仪器安全可靠有效。

  经反复试验,刘勇和团队于2015年研发出糖尿病无创检测仪。这种仪器不侵入人体、速度更快,准确度高于传统空腹血糖测试,已在全国600多家体检中心投入使用。 “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要为之不懈奋斗。 ”谈及研发中的不易,刘勇淡淡地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勇和团队很快成立联合攻关项目组,克服疫情带来的诸多不便,申报4项应急攻关专项,加快开展一体化核酸检测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为疫情防控增添科技智慧。

  刘勇于2001年6月光荣入党。他毫不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对课题组的年轻人,刘勇不但在业务上对他们倾囊相授,还关心他们的成长,尽力解决他们遇到的难题。近年来,刘勇先后获得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殷骁)

  精心呵护烈士墓的退役军人王爱民——

  真情守护慰英灵

  76岁的王爱民经常去看烈士墓旧址。 “烈士墓虽然已经迁走了,但我为他们种的树还在,看一看,感觉英雄们都在。 ”王爱民说。

  王爱民是涡阳县石弓镇西关村的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1990年的一天,王爱民注意到村子东头小山包上一处无人问津的墓群,大大小小几十个坟头,隐没在杂树荒草之中。

  “小时候就听村里老人说,淮海战役期间,村子附近有一个前线医院,当时牺牲的60多名无名烈士就地掩埋在这里。 ”王爱民回忆说,自己作为一名上过战场的退役军人,应该为这些烈士守墓。

  1991年开始,王爱民开始联系当地民政部门,提出义务参与无名烈士墓群的管理维护,获得了支持。从那之后,他一把扫帚一把锨,清理杂草,为墓群添土。为更好地纪念无名烈士,王爱民自掏腰包,带着家人挖坑抬水,在墓地周边种下60多棵松柏树苗。

  不久,王爱民又有了一个想法:“找到政府部门帮忙,为这些烈士立一座纪念碑,让后人世世代代缅怀他们。 ”在王爱民的奔走下,1996年清明节,一座由石弓镇政府敬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竖立起来。从此,每天去扫墓时,王爱民手里又多了一桶水和一条白毛巾,他细心擦拭,不让墓碑有一丝灰尘。在王爱民的精心呵护下,这处烈士墓群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4年,涡阳县政府重修烈士陵园,王爱民精心守护的烈士墓群迁入其中。 60多位革命烈士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王爱民也了却了一桩心事。

  除了守护烈士墓群,王爱民还热心公益,不仅义务垫路扫路,还帮助邻里调解矛盾、化解纠纷。这两年疫情防控期间,他捐款5000元帮助村内“五保”老人。多年来,王爱民先后荣获“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李明杰)

  服务一车人、温暖一座城的驾驶员刘霞——

  十米车厢绽芳华

  虽然是早上6点发车,但凌晨4点不到,刘霞就到了单位,对公交车进行检查、清洗、消毒。作为马鞍山市公交集团2路公交线的一名驾驶员,20多年来刘霞一直保持这个习惯。

  刘霞的车厢宽敞、明亮、干净,座椅在夏天换上凉席,冬天换上暖垫。车上还统一配置便民爱心雨伞、供乘客使用的小药箱、便民袋和“图书角”,这些都是刘霞与同事们共同设计打造的。小小的十米车厢,给乘客提供了一个舒适贴心的环境。

  2016年,马鞍山市公交集团2路公交线被命名为“刘霞线路”。后来,还成立了“刘霞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刘霞带领下,工作室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刘霞线路”的服务标准已在全市所有公交线路推广。此后不久,“刘霞线路志愿者服务队”也成立了,志愿者们开展“进社区、进校园送安全”等服务活动,将暖心服务从车厢延伸至社会。

  “不要在马路上叫停公交车”“一定要站在候车亭内候车”“乘车时,要等公交车停稳后再上”……前几天,刘霞走进马鞍山市湖东路第四小学,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讲解安全乘车知识。

  作为一名党员,刘霞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论严寒酷暑,她都带头加班加点,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每年除夕的最后一班车都是刘霞开。20多年来,她过年没在家吃过一次团圆饭。

  公司开展 “赈灾捐款”“慈善一日捐”“为困难重病职工献爱心”等活动中,总能看到刘霞的身影。此外,她还定期参加无偿献血。

  20多年来,刘霞安全行车10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从未受到投诉,其车辆整洁合格率和服务合格率一直是100%,她先后荣获 “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朱茜)

编辑: 毛书兵
推荐阅读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发布于2024-03-25 06:35:50

打造专业化团队 推进高质高效春耕


发布于2024-03-25 06: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