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3-02-06 14:30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百米长龙舞过太平桥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声声锣鼓闹新春,步步太平歌盛世。在滁州全椒,有一传统绵延至今:每逢正月十六,县域内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万人空巷。大家会聚太平桥上,与各地游人“走太平”,迎新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希冀万事风调雨顺。

  热闹的盛会

  人逢喜事精神爽,2023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第一年,三年后的今天,“走太平”活动从线上重归线下,分外热闹。2月6日上午8时30分许,“走太平”健康行活动启动仪式开始。此时,街头巷尾人声鼎沸,鼻尖皆是烟火气息。

  随着活动启动,人们从县政府广场步行出发,浩浩荡荡,秩序井然。陆续走上太平桥的队伍中,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军,有杖声点点的白发人,有载歌载舞的表演队,还有金发碧眼的国外宾。大家边走边看,许下心愿,祝福新年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扶老携幼,万人空巷

  二郎口的百米长龙,六镇镇的狮灯、石沛镇的舞狮、襄河镇的花船……精彩的民俗表演既接地气,又格外吸睛。

  作为土生土长的全椒人,李先生虽然已在南京定居,但每逢正月十六,他都会带着家人回老家,“走太平”,祈平安。今天,他带上妻儿,一家人走上太平桥,共品民俗味,感受家乡美好变化的同时,也把这一民俗向下一代人作着介绍。

  难忘的佳话

  系上祈福丝带

  自东汉初年起,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民俗活动延续至今,火了近2000年,历久弥新,享誉海内外,背后离不开三则暖心故事作为底蕴,代代相传。

  相传东汉初年,刘平出任全椒长,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深受百姓拥戴。执政期间,有年大荒,民不聊生,刘平果断动用朝廷拨付建城的粮款赈济灾民,救民于水火,扶危于周急,余钱仅修三里小城,因此获罪,被押解京城问罪。全椒百姓感念刘平恩德,倾城相送,沿途烧香跪拜,祈祷平安,直至城东小桥(今太平桥), 此日恰为正月十六,“走太平”由此衍化。

  隋唐时期南北战乱,几近失传的“走太平”又因纪念隋开国大将军贺若弼,得以传扬。据民国九年《全椒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隋大将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人们在追忆清官的内涵中,又增加了保国安民的成分。

  元末明初,第三个历史人物又让全椒“走太平”活动焕发新生机。

  据康熙《全椒县志》记载:明永乐初年,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笔峰山加高,可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率秀才前往彼处培土加高。恰巧一总旗官过此,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因总旗是湖南人,“举”“主”读音不分,则到南京诬告全椒人欲培土出“主(举)子”,有谋反之举。永乐帝欲血洗全椒,都御史是滁州乡亲,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于是全椒冤白。吴颍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太平桥高垅上。“走太平”便又增加了福佑乡亲,扶危济难的乡亲乡谊寓意。

  摸龙尾

  民俗展演迎客来

  不变的期许

  “希望找份好工作”“希望买上新房”“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希望日子能越来越红火”“希望全椒更美丽”……两千年,寒来暑往,物换星移,变化的是沧海桑田,不变的是人们对团圆、吉祥、太平的夙愿,对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全椒的追寻。

  通过走太平“三桥两街”线路,淳朴的全椒人似乎在用谐音表达这一主题。从县政府大院出发,经积玉桥出发,经袁家湾老街,洪栏桥,太平老街,到达太平桥。这一线路,地形逐渐抬升,象征“步步高升”;走袁家湾老街、太平老街也寓意“团圆”“平安”和“太平”;积玉桥、洪栏桥、太平桥,“三桥”可取“遇难(皆)平”之意;人们祈求的“健康、团圆、平安、太平”,也正是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的浓缩。

  今日走完太平桥,年节才算止,让我们踏着习习东风的节拍,在太平桥上补足对过年的新感悟后,也开始新一年的追寻!(记者孟一凡 刘玉才 陈学银)

烧香祈福

舞动群龙

  扶老携幼,万人空巷

 万人簇拥二郎口的百米长龙舞动太平桥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11293.6亿元!安徽一季度GDP数据公布


发布于2024-04-23 06: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