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3-05-30 05:3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编者按: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恰逢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轮值年”,安徽将全面做好“轮值年”各项工作,主动靠上去、真心融进去,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新苏滁高新区建设的成效与启示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名苏滁现代产业园)是中新(中国、新加坡)两国、苏皖(江苏、安徽)两省、苏滁(苏州、滁州)两市合作共建园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开发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先进发展理念,从“美好蓝图”规划入手,从“荒坡滩涂”白手起家,从“双招双引”开始起跳,经过十年砥砺奋进发展,已经从“美好蓝图”变成“施工图”,正在快速变为“实景图”。先后获评“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等荣誉称号。中新苏滁高新区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样板。

  中新苏滁高新区建设提速见成效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4年启动期,从2016年起,连续7年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前30强,2019年获批省级高新区,2020年被评为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2022年获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第7名。

  入驻企业量增质优。始终把紧项目入园门槛,亩均税收门槛由15万元提升至20万元,2022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累计招引工业项目299个,协议总投资874.4亿元,来自长三角区域项目数占比达77.6%,这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速实践的切实体现。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8个、国内外上市公司投资项目39个,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61个,成为安徽省重要外资项目集聚地。

  主导产业集聚化明显。在推动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壮大中,更加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制剂、医疗器械产业,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引进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项目10个,锂电负极材料、特种陶瓷材料、特种合金材料从无到有;引进医疗健康产业项目11个,是历年累计数总和。规上工业企业数达127家,总产值增长3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4%。

  科技创新日益活跃。累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7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4%,高度重视聚焦“专精特新”。2022年实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新登记科技成果、新增省企业技术中心、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新增市“专精特新” 等6个“历年最多”;实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获省科技进步奖企业等3个“零的突破”。实现新增省数字化车间、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省首批次新材料企业、博士创新工作站、众创空间等8个新增。

  产城融合显现优势。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产业后城市”的理念,推进园区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协同发展。累计完成设施配套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建成道路、河道120公里和绿化285万平方米,22平方公里实现“九通一平”,配套建成蓝白领公寓、标准化厂房、学校、医院、酒店等综合服务设施220万平方米,园区实现内通外联,形成了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依托的发展格局。

  中新苏滁高新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有为政府”要明确自己的作为空间,主要集中在制度设计、政策供给和市场失灵的情形,重点放在营造公平合理的制度和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充当补位者而不是完全替代市场。“有效市场”是由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展开经营活动,重点在于按照市场机制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并追求合理的利益。政府要有所不为;企业不可依赖政府。中新苏滁高新区基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原则,取得了发展成效。该运作模式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具有向全省复制推广价值。

  探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找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园区合作是一种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实现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可将发达地区的先进园区建设经验、经济发展经验、城市管理经验、招商引资模式直接导入落后地区园区,双方在合作中平等互利地共商、共建、共享。滁州市在与中新集团合作建设中新苏滁高新区中,学会并掌握了高水平建设园区的方式方法,也使得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获得了强劲的动力。园区合作还提升了滁州市周边县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区建设的水准,这极大地提升了滁州市整体发展水平。

  实现苏州工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成功转移。中新苏滁高新区不是承接苏州工业园区落后产业的转移,而是承接了苏州工业园区运营模式转移。一整套的产业园建设理念、模式和管理方式,从发达地区苏州转移到滁州,带动了落后地区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了园区建设理念提升。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建设高水准规划先行,招商引资方式转型,园区管理方式升级,产城融合式发展,生态环境整体优化,是值得全省园区学习的重要经验。

  打造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园区建设模式。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按照“产城融合、产业先行、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理念,由中新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院等单位编制了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30项规划,对产业、商住、配套用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城市的发展节奏和实施路径,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开发。多年来,合作双方始终坚持严格执行规划,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蓝图落到实处,避免了“规划残缺、规划变动”所引起的“建了拆、拆了建”各种巨大资源浪费,值得所有园区借鉴。(刘志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编辑: 叶广冬
推荐阅读
传达全国两会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发布于2024-03-18 07: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