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4-01-23 05:0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彭旖旎 田皓洁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23年,安徽省开发区深化“标准地”改革,启动“工业上楼”,率先探索“毕业机制”,勇闯改革深水区。

  安徽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安徽省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2023年版)》,明确新供国有工业用地全面实行“标准地”供应,扩大“标准地”的用地类型和适用区域。每季度定期调度全省开发区“标准地”出让情况,分析不同区域的指标设定标准,探索更新“标准地”不同产业指标的实际值,为动态调整指标体系提供依据。启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标准地”改革成效评估,对全省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标准地”出让情况、实施效果、企业收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标准地”改革的不足,提出政策建议。我省12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全年“标准地”出让土地1560宗、面积11.06万亩,占产业用地出让面积的96%,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21家国家级开发区全部实现产业用地100%按“标准地”方式出让。

  确定首批“工业上楼”试点,积极引导开发区向立体空间要效率,2023年6月,确定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开发区开展“工业上楼”试点。按照“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城区开发区,结合城市更新建设一批工业大厦;非中心城市的城区开发区,整体规划建设工业综合体;县域开发区以提升容积率为目标,建设一批多层堆叠标准化厂房”三类推动推动产业空间开发从“供地”向“供楼”转变,引导形成微型产业集群。目前,试点探索取得积极成效,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厂房建设经验,产业链“上下游”变“上下楼”,企业降本显著,如狮子山高新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得益于上下游集聚优势,企业测算综合成本降低8%—14%。

启动“毕业机制”试点,确定肥西经开区、南谯经开区作为首批“毕业机制”试点单位,“毕业”区域经济社会事务交由所在街道管理,实现有序的衔接根据开发区的不同发展阶段,指导开发区将城市更新、区位调整等基础工作与“毕业机制”相结合,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推动开发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试点开发区同步引导低效用地企业、难以有效经营企业等有序退出园区,“一企一策”制定企业处置方案,实现“毕业片区”政策不毕业、服务不毕业。(记者 彭旖旎 通讯员 田皓洁)

编辑: 詹子系
推荐阅读
踔厉奋发 凝心聚力谱新篇


发布于2025-01-21 03:41:11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