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安徽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本台从今天起推出特别节目《农民增收在行动》,首先来聚焦夏粮丰收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种粮大户张丁权,今年种植了1100多亩小麦。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牵线搭桥”下,今年,老张和县里的这个农事服务中心合作,由服务中心对小麦生产提供农机、农技全周期服务,由于前期集中开展统防统治,综合成本大幅降低;收获时科学调度,损失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加上产量也提升了不少,今年夏粮这一季,老张就比去年整整增收了4万多元。
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清水村 种粮大户 张丁权
今年农机社会化服务只用两天,就把我1100多亩小麦全部收上来了,然后烘干入库,总收入能达到100多万元。
为了让张丁权这样的种粮大户把各项成本降下来、效益增上去,今年,来安县建设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1个,在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环节推广社会化服务,促进良种、良法、良机大面积深度融合,全县37万亩小麦社会化托管、服务面积首次达到了80%。
滁州市来安县农业农村局 党组成员 郭欢
我们通过630多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了30余项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我们带动了2万多户小农户实施了粮食生产效益提升行动,户均增收800元左右。
全方位挖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潜力,今年,安徽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的指导意见》,构建对种粮农民的政策支持保护体系。特别是安排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建设、突破性品种选育、订单化生产等28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6400多亿元,全力打造一条田间连车间的“产供销一体化”粮食生产之路。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村民宋崇云,今年和当地一家企业签订订单生产协议,500亩田地按照“单种、单收、单储、专用”的要求,全部种植了市场紧缺的用于深加工领域的强筋小麦,由此还享受了企业为他量身定制的良肥、良药、良技等一揽子服务。经过企业检验,今年宋崇云家的小麦亩产达到了1370多斤,效益比去年提升了15%以上,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三提升。
亳州市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 村民 宋崇云
这一下(每亩)又多收了几百斤,我们合作每亩地多卖了100多块钱,超过我的想象。
安徽老涡农业发展公司 负责人 姚玉刚
全国好多大的面粉企业、粮贸商一直来找我们要这种高品质的粮食,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在粮食生产可以获得高产,还能卖上好价格。带动周边的新型经营主体有7万亩的这种订单回收。
今年,全省4300多万小麦中,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3650万亩,通过做好订单销售、“粮头食尾”等文章,预计可带动农民增收30亿元左右。同时,强化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力量,全省共建成852个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567个烘干中心、204个区域性农机中心,全链条、全流程让越来越多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断提升种粮农民收益。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汪建来
把我们的最新的成果以及配套的技术应用到大面积生产上去,缩小我们的专家田的产量跟农户产量的差异,使我们大面积产量得到提升,种植的效益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