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网络主播……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示,拟增加19个新职业,一批新职业再次被认证。
其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批职业“上新”。从2019年到2022年,人社部已陆续发布虚拟现实(VR)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农业经理人等74个新职业,今年又新增了19个。
新职业里蕴含时代新意,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下,职业不断“进化”,而且极具时代特征,体现了新技术、新需求等趋势。
在安徽,这些新职业,不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人在新赛道打拼,也进一步拓展了就业空间。
新产业催生新职业
“数字”,是新职业的关键词之一。
无人驾驶车辆地图采集员高天来和刘海龙的工作,就是在合肥市的大街小巷采集地图,为高精地图制作提供基础数据。
无人驾驶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赛道。比如无人驾驶的快递车,会自动识别红绿灯,也会及时避让行人,这些都需要前期的地图采集工作。
无人驾驶技术快速发展,采图员、数据标注师等新职业相继出现,给青年人带来了更多就业选择。
近年来,我省从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要素价值等方面入手,印发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数字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完善,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3504.8亿元,占GDP比重为7.9%。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数529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83家;实现营业收入7587.5亿元,同比增长7.3%。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的就业机会如繁花绽放般接连涌现。以今年发布的新职业为例,19个新职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催生的数字职业占了近半数,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云网智能运维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网络主播等。
“绿色”也是新职业体现出的特征之一。绿色转型全面加速,悄然改变能源与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碳汇计量评估师、综合能源服务员等绿色职业涌现。
以很多人感到陌生的碳汇计量评估师为例,据了解,碳汇就是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碳汇计量评估师这份职业,需要对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进行碳汇计量、审核、评估,为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建立监测屏障。
可以看到,新产业涌现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下,自然催生了相关的新岗位。新岗位背后,往往伴随着较大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就业“蓄水池”。
新观念触发新选择
“三、二、一,上链接!”今年,“网络主播”入选了人社部新增的19个新职业名单。当下,许多人选择将网络主播作为职业。
在安徽金寨,有一位“潘姥姥”,“姥姥给你上一课”的口头禅给短视频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几年收获一大批“粉丝”,如今在抖音平台的粉丝量已有3400余万。
“潘姥姥”短视频制作团队中,不乏青年人。据了解,她所在的金寨视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有员工39人,其中返乡就业人员14人、高校毕业生5人、引进高级技术人才3人,大都是30岁不到的年轻面孔。
不只网络主播,现今,民宿管家、整理收纳师、研学旅行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小而美”的新职业,都渐渐从以前知之甚少,演变成了标准清晰的新职业。这些职业,既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也变成很多人的就业新意愿。
民宿管家这份职业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民宿管家不仅要让顾客有良好的入住体验,还要让客人感受到当地文化、风土人情,并且挖掘潜在需求。懂服务、擅营销、精管理的优秀民宿管家如今很“抢手”。
“这个职业的工作地往往是风景秀丽或人文气息浓厚的好地方,环境好。”“给顾客带去好的旅行体验,很有成就感。”“可以几个月或几年轮换目的地,即使未来会长期做这行,也不一定在同一家民宿。”这是部分民宿管家选择这行的原因。
符合自己的兴趣、工作时间和地点自由、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有成就感……选择新职业,反映了当代人就业观念的转变。观念的改变,让人们有了就业新选择。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测算,新职业未来5年有可能创造3000万个以上就业机会。
新岗位需要新保障
一批批新职业,扩大了就业岗位增量,这也更要求各地做好新职业人群的配套服务。
日前,我省发出第一批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4名认定合格的学员,实现了“持证上岗”。拿到证书的学员,以后还能继续考级,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认可新职业人群的技能,帮助他们提升事业发展“天花板”,会让更多求职者安心投身其中,也进一步增强从业者的职业归属感,同时促进就业岗位开发。
同时,新职业中,不乏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灵活就业劳动者,如何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
在推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方面,我省在“安徽省电子劳动合同综合服务平台”中专门增加新就业形态劳动合同模块,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引导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方面,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联系平台企业、合作企业,并且出台推进补充工伤保险有关政策,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补充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此外,我省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劳动者可以通过网上入会、“扫码”入会等加入工作地或者居住地的工会。
新职业兴起,服务保障要跟上。跟传统职业相比,部分新职业的就业形式更加灵活,面临劳动关系认定难、用工形式监管难、缺社会保障、缺职业技能等困难,只有相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新就业形态职业培训,强化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才能让有意愿从事新职业的人群无“后顾之忧”。(记者 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