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由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主办,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24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年会”在苏州举行。700+企业超1000人齐聚一堂,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移动机器人产业的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路径。
大咖云集 行业顶级
这场年会,在移动机器人产业内堪称“顶级”——会议汇聚移动机器人AGV/AMR、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泛移动机器人全品类,链接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超700家企业,吸引了80%企业高管与会,超 200+企业CEO莅临现场,40+核心供应链企业现场展示,一站式供应链采购洽谈与联合集采。
在开幕会上,中共合肥市包河区委副书记、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登银向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出诚挚邀请。包河区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坐拥安徽创新馆、千亿级科技大市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要素,汇聚中科大、合工大等科研院所30余家。同时,包河区持续强化主体培育,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种子期项目成长。真金白银的诚意,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企业代表。
会上,CMR产业联盟主席、新松机器人首席技术官张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迦智科技董事长熊蓉,CMR产业联盟秘书长李进科,均普智能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郭继舜等业内大咖登台演讲,对市场与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
两天的会程中,还发布了《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模块化设计规范》《防爆叉式移动机器人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园区无人驾驶物流解决方案蓝皮书》和《2024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市场应用发展研究报告》;举行“移动机器人标准建设杰出贡献奖颁奖典礼”和2023-2024移动机器人双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会议的系列发布,对未来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深度参与 剑指未来
就是这场大会,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合肥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深度参与。
前不久,《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正式发布,安徽将全面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这次协办正是该计划发布之后,我省参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场重要会议。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5年,我省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到2027年,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
其中,“2”为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合肥先导区突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
包河区作为合肥市主城区,在产业创新发展和场景应用落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23年,包河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29家,平均每个工作日净增一家,总数达851家,居全省县(市)区首位,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区排名提升至第23位。
与此同时,该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迅猛。2023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5.45亿元、增长4.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13.4%,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晋升至第37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市辖区中排名第32位,均位居全省城区之首。获批全省首批科技创新先进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过硬的实力,就是包河的底气,该区必将担当起合肥产业先导区的“排头兵”。
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前布局移动机器人产业,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向纵深发展持续发力。目前,园区内已经拥有安徽博清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围绕机器人产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
如今,该园区正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科创企业在园区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这里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未来更多的“金点子”也将在此“落地开花”。(记者 张毅璞 虞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