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5-02-18 08:18
  • 来源: 安徽新闻联播
  • 作者:

  地处安徽东大门的滁州,近年来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一匹黑马。论经济体量,滁州从2012年全国第185位上升至2023年第89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滁州速度”。过去10年年均增长近10%,在整个长三角地区排在前列。记者近日在滁州调研时发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那就是全市共有8个区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百亿级的县域产业集群,这些县域中小企业集群撑起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钢筋铁骨”。接下来跟随我们的记者去滁州探寻小县城产业集群的发展密码。

  天长,地处皖苏交界的小县城,被誉为“中国仪表之乡”,是全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源地之一。这家成立五十年的老厂,如今已是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的龙头,年产值超过148亿元。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毛文章

  春节期间没有停工,在赶制3亿(元)的订单,开年后又新接了近2亿(元)的订单。

  订单火热的背后是企业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去推陈出新,在这个展厅,记者看到仅一个温度仪表就有30多种。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毛文章

  不仅能承受2500磅的高压,还能在高达1400℃的极端环境下精准测温。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性能与性价比双双拉满。

  除了几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这种把“一米宽”的市场做到“百米深”的创新劲儿,来源于几年前的一场变革。多年前,老式电视机高压包、电视遥控器是这里的主打产品。在此基础上,天长开始发展仪器仪表行业,从零星的家庭作坊、乡镇企业起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一跃成为全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但在几年前,突然遭遇“中年危机”,陷入发展瓶颈。

  天长市科技局 副局长 刘标

  当时仪器仪表产业就困在低端市场打价格战,龙头企业年产值长期只有四五个亿(元),其它企业始终徘徊在两三千万(元)上不来,跨不过去这道坎。

  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走高端化、新型化的路子。这时政府提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揭题、市场阅题”的创新模式:每年筛选企业提出的发展难题,在全国邀请高校专家指导帮助企业自主解决;高难度的需求则采取分类立项,设立专项资金联合攻关。

  天长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主任 王林

  最关键的是”政府立题”,它要能够完整、准确地抓住企业最急需的技术难题,找到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破题方案。

  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毛文章

  我们抓住机会出了一道多年来跨不过去的难题,就是这个产品。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性能很难达标,这样我们在高端市场根本没有位置,人家不认可我们的产品。

  政府接到这个难题后,迅速组织力量联合大学院校一起攻关,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精度、精密度和稳定性上的全面升级。仅这一个产品,就带来了2亿元的订单,让企业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天长市科技局 副局长 刘标

  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全市企业争相出题。近年来,天长市科技成果转化就突破了100多项。

  技术破壁的同时,产业整合也在同步推进。政府出台专项政策,引导小散企业进入仪器仪表产业园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

  在这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张产业图谱,一个产业园里有智能仪表企业100多家,上下游企业隔墙协作,半小时就能配齐全部零部件。

  天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副局长 周东晨

  配套效率提升了60%。像在过去,小企业单打独斗,接10万元的订单都很难,现在抱团,可以拿下千万(元)级别的项目。

  2024年,天长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80亿元,共有4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1200多件行业专利,被评为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天长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 王飞

  今年春节刚过,仪器仪表行业就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订单旺、产能足。一季度集群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全年预计实现10%以上的快速增长。

编辑: 付刚
推荐阅读
宛新平:解码徽商精神的现代启示


发布于2025-03-25 00:36:37

徽商回归 点燃“创新之火”


发布于2025-03-23 1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