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5-03-25 00:3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3月22日,徽商大会再次隆重开幕。那些“走出去”的安徽商业翘楚纷纷回归,向故乡吐露自己的赤子心声。

  回望中国历史,曾经有过两个著名的商帮。一是晋商,以“坐商”闻名;一是徽商,以“行商”立世。

  所谓“行商”,顾名思义就是“行走的商人”。确实,翻阅徽商的历史,我们眼前时常浮现这样的画面——在长江与钱塘江交汇的崇山峻岭间,一群商人背负着徽墨的清香,脚踩青石板路的晨霜,用布鞋丈量出蜿蜒的商路。当“无徽不成镇”的传奇在历史长河中渐渐隐去,徽商精神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愈发清晰,他们以千年智慧指引着当代商业文明的方向。

  徽商的“行走”,当然缘起于徽州山多地少的地理困局。他们用青檀树造纸,在“纸寿千年”的宣纸上书写商业传奇;借新安江水系开辟商路,让茶叶、丝绸随江流走向世界。在扬州盐业市场,徽商独创“总商制”,以契约精神构建商业网络,将分散的个体经营凝聚成强大的商业军团。这种逆境求生的智慧,恰似黄山松在绝壁裂隙中扎根,将生存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

  徽商能够且愿意“走出去”,则缘于他们“江海通达的开放格局和胸怀天下的文化底蕴”。新安江上的竹筏,曾载满徽商的期冀顺流而下,直抵杭州湾。这些“以贾代耕”的儒商,在汉口商埠参与制定茶叶行业标准;在景德镇共同推动瓷器制造工艺革新。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以“宁波帮”为跳板,将贸易网络延伸至长崎、马尼拉,用青花瓷敲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门。这种开放胸襟,正如新安江水奔流不息,在流动中创造生机。

  审视历史上徽商的成功,不能忽略的是他们在深厚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商业伦理。徽商将“贾而好儒”刻入基因,在屯溪老街的“同德仁”药铺,在徽商胡雪岩创立的杭州胡庆余堂,百年老匾“戒欺”二字至今熠熠生辉。他们参与创办紫阳书院,培养商界精英;他们著书立说,确立商业规范。这种文化自觉,使徽商在苏州、扬州等异乡继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就像徽墨在研磨中释放光华,商业伦理在文化浸润中愈发醇厚。

  站在“一带一路”的历史坐标上,我们会发现徽商精神早已超越地域与时代的局限。当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里,新一代商人用数字技术重构丝绸之路;当合肥科学岛上,科研团队突破量子通信技术壁垒,我们分明看见,那传承千年的开拓基因正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这或许就是文明传承的奥秘:商道精髓永不过时,只需用时代的语言重新诠释,就能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新的浪花。(王根喜)

编辑: 杨杨
推荐阅读
专家期待高速磁浮交通落地安徽


发布于2025-04-29 07:43:09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