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 安徽要闻

  • 2025-07-05 22:5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就业季,当毕业生们奔波于各大招聘会时,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新一届"汇英班"的40名学员已在结业仪式上迎来17家企业共60个优质岗位邀约,85%的现场签约率让这场校企双选会成为高招季里的焦点之一。

  作为科大讯飞全资举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以订单班为突破口,构建起"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岗"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在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走出了一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之路。

  “订单班”的培养密码

  日前,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实训车间里,几名学生正在调试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套由汇川技术提供的真实生产设备,正是他们所在"汇英班"的日常教学场景。

  上午学工业控制理论,下午就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实操,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提前掌握了岗位核心技能。自2024年启动以来,该校与汇川技术共建的订单班,采用"理论+实训+项目实战"的三阶培养体系,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学生在60天的集中培养中,需要完成从电路设计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项目实战。

  这种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据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介绍,"汇英班"的课程标准直接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企业工程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甚至亲自授课。在考核环节,采用"过程性考核+项目答辩+岗位胜任力评估"的多元评价机制,其中企业导师评分权重超过40%,这种"企业化管理+学业导师制"的双轨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维联动"岗位开发体系

WechatIMG994.jpg

  567家合作企业,其中40余家龙头企业被特别标记为"订单班战略合作单位"。这种广泛的合作网络源于学校独创的"三维联动"岗位开发体系:实施"五个一"访企工程,即每专业对接1家企业、每学科对接1个行业、每60名学生匹配1个实习基地、每年走访企业100+家、每年开发岗位1000+个。

  与传统校企合作不同,该校的订单班建设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在合作深度上,与中联重工、奇瑞汽车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企业直接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例如与科大讯飞共建的"讯飞学院",将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并开发出"学科知识引擎""学生成长助手"等特色应用,形成"AI+专业"的订单培养特色;在合作广度上,构建"三纵三横"招聘生态,纵向建立"校-院-专业"三级招聘体系,横向贯通"国家24365平台+校就业信息网+学生客户端"数字通道,每年组织地区专场、行业专场招聘活动20余场次,提供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不低于5:1;在合作精度上,创新"校园招聘三步法",通过岗位挖掘、精准匹配到跟踪服务的闭环管理,近三年通过校招落实就业占比稳定在25%以上。

  立体化的合作生态带来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从事技术及管理类岗位占比近70%,90%以上选择在长三角发展,65%留在安徽服务于重点支柱产业。更值得关注的是职业发展质量——麦可思调查显示,毕业生毕业三年超过50%获得职位晋升,在企业就业的超40%达到中级及以上职务,毕业生整体职业发展态势较好。

  科大讯飞基因的"智能赋能"

  作为科大讯飞投资创办的高校,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订单班建设天然带有"智能基因"。在该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里,学生们正在使用基于讯飞星火大模型开发的"AI伴学"系统,这套系统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订单班培养全过程。

  2025年5月成立的"AI+高等教育研究院",更是将这种智能赋能推向新高度。该研究院由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科大讯飞三方共建,围绕AI+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订单班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共建AI专业实验室,引入企业真实的AI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开发行业大模型,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知识体系数字化;建设"未来教室",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企业生产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成岗位实操训练。

  这种智能化改造显著提升了订单班的培养效率。以"智能制造订单班"为例,通过AI辅助教学系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周期缩短30%,同时学校还能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岗位需求变化,动态调整订单班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我们正在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智能决策系统,让订单班真正实现对产业需求的实时响应。"该校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共同体负责人表示。

  区域经济的"人才引擎"效应

  在芜湖市湾沚区的经济开发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创办的16家科技型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这是该校订单班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一个缩影。通过"三个精准对接"战略——精准对接地方政府、精准对接地方产业、精准对接地方企业,学校已与安徽省19个地市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地方产业升级的"人才引擎"。

  这种支撑作用在重点产业领域尤为突出。在合肥,该校毕业生在新兴和支柱产业就业的占比达78%;在芜湖,这一比例为70%,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当地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坦言:"安信工的订单班学生来了就能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很过硬,我们现在每年都主动参与订单班共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区域创新生态的培育。学校累计授权专利2965件,其中发明专利458件,面向企业开展专利成果转化622次,2023年更是在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斩获金奖。这些科研成果很多都来自订单班的校企合作项目,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正如在"汇英班"结业仪式上,企业代表们所说:"学员展现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了产教融合的育人成效。"(记者史睿雯)

编辑: 刘贤辉
推荐阅读
安徽这条铁路计划2026年开通运营!


发布于2025-07-08 23:41:44

向远方,探苍穹,我们一直在路上


发布于2025-07-08 10:14:43

这里是安徽 | 皖军不朽 山河永固


发布于2025-07-07 1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