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细落实防溺水各项措施,持续筑牢安全防线,全力维护中小学生生命健康,5月7日,铜陵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推进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
该市要求,县区党委政府要履行辖区防溺水主体责任,靠前研判形势,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分片包保机制,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包保责任片区和学校,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实。落实好预防中小学生溺水新十条措施,围绕水域看管、学生看护、宣传教育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明晰、压实水域权属主体、学校、乡镇(街道)、村(居)委以及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全市各校要结合本校和不同学龄段学生实际,加强日常,特别是节假日前防溺水教育,采取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情景再现等体验方式,至少针对性地上一堂防溺水专题课,加强溺水警示教育。通过“1530”教育机制,反复提醒每名学生牢记防溺水“六不”,自觉远离危险水域,遇到他人溺水要沉着应对,不要贸然盲目施救。线上线下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进一步增强家长及监护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对孩子行踪做到知去向、知归时、知同伴、知内容。
同时,该市要求全市各校组织开展自救施救技能培训,主动邀请专家和救援人员围绕溺水预防、自救、施救、急救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学生防溺水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开展游泳技能培训,切实做到学游泳与防溺水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潜在危险的认知和应急避险能力。建立常态化提醒机制,对存在有学生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及时报告家长和老师。积极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形式,常态化做好安全提醒;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要重点增加教育提醒频次。
该市要求,要不断延伸防溺水宣传触角,将宣传工作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村居,通过广播电视、“三微一端”、农村应急广播或流动广播等平台,多形式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学生安全的浓厚氛围。鼓励探索建立防溺水有奖举报制度,在暑假积极组织高校学生志愿者在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据悉,该市进一步加强防范水域安全风险排查,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辖区内河道、山塘、水库、水坝、沟渠、洞坑、废弃矿井等重点水域进行全覆盖排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并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各类水域安全进行风险评级,设立标识牌,让学生清楚知道戏水危险,结合实际添置完善长绳、竹竿、救生圈、救生衣等必要的救护设施。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强化防溺水措施,在危险水域周边设置智慧视频监控和喊话喇叭,对进入危险区域学生实时跟踪、预警、喊话、驱离,千方百计织密安全“防护网”,全方位保障学生生命安全。(通讯员 徐小波)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