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手机版|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铜陵 > 县区动态 > 义安区

中安在线   2021-01-27 13:05:01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肖卉   编辑:许小毅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十三五”时期,铜陵市义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工作导向,主动应对并有效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既有成色又有特色的“小康答卷”。

  这五年,致力打造“强”的内核,聚力产业强区,项目建设厚积薄发,发展动能日益强劲;

  这五年,始终坚守“美”的追求,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有力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准确把握“富”的本质,践行发展为民,民生兜底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义安区先后入列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示范县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试点、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试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试点县(区)等试点,获得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质量强区示范区、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乡村振兴战略实绩优秀单位、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称号,并蝉联两届安徽省文明城区。

                      奋勇争先,精准发力,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5.1亿元;先后获评省级质量强区示范区、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区等一系列荣誉……“十三五”期间,义安区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双招双引尽锐出征

  坚持招商引资“首位工程”不动摇,紧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期”,大力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1个,实际到位内资584.4亿元,利用外资3.1亿美元。成功签约“百亿级”长江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先后引进嘉铜合创产业园、心里程区域总部经济等一批“20亿+”产业项目,跨境电商交易实现“零”突破。

  项目建设厚积薄发

  深入开展“项目落地见效年”“重点项目攻坚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大力推行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开工项目“4个月滚动计划”、“首问负责制”等机制,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74个,竣工13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5.1亿元。“富乐德模式”刷新项目建设“新速度”,省“大新专”项目完成情况连续3年获省政府表彰。着力延伸、提升产业链,推动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以旋力特钢、龙峰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日飞轴承、汇宇实业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富乐德科技、国展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

  动能转换破题谋篇

  深度融入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累计建成科研工作站5所、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支。扎实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战新企业增至33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55家。深入实施工业技改“1365”行动,累计完成技改项目208个255.4亿元。电商经济异军突起,累计完成线上交易额5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近10倍,企业股改上市实现“零”突破。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至9.1:42.5:48.4。

  实体扶持蓄势发力

  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暖企行动”、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深入实施“1+7”产业扶持政策。累计解决企业续贷资金64.8亿元,减免缓抵各类税费23.6亿元。民营规模工业企业增至93户,助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首次“破百”。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成功引进耀安伯翰等基金公司4家,到位资金8.6亿元。富乐德科技IPO上市在即,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增至58家。

  园区平台全面升级

  大力推进“多评合一”“标准地”“飞地经济”试点,并取得显著成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一次不用跑”事项占比达93%,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得到国务院领导充分肯定。创新建立项目审批服务跑办中心,开设中介超市,为入驻项目提供“一条龙”服务。“十三五”期间,义安经开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1亿元,先后获评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考核验收,圆梦“国字号”,入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预备队;挂牌成立耀安投资集团公司,探索构建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系,累计整合资产135亿元;凤凰山景区跻身国家4A级景区,凤丹文化旅游节、田原艺术季频掀热潮,全区年均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

                  打好“城乡融合”牌,唱好“村美民富”歌,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现代农业生机勃发,人居环境优美宜居,乡风乡情淳厚朴实,农民群众安居乐业……走进义安区乡村,一幅幸福美好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义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谋篇布局、细化措施,精准发力、破题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框架不断完善、内容内涵不断丰富,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朝阳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始终把握强化产业发展这个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转型综改为主线,加快构建全市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1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增至621家、332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超1500家,2020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大力发展白姜、凤丹等特色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达150个,白姜生产种植系统获批“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列铜陵白姜“特色产业+金融+科技”试点县。

  美丽乡村增颜添色

  突出为民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积极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化美化和文明乡风“四大提升”,完善工作推进、资金投入、运行管护“三项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常态治理“两手抓”,推动乡村颜值与内涵气质“双改善”。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43个、市级中心村12个、特色自然村13个、综合示范带5条,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7个,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实现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四连冠”。群心村、合兴村入列“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龙潭肖、赵氏戏楼、板桥江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金塔康养小镇、犁桥水镇村落、水村生态观光等一批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产业竞相绽放。持续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养护水平提升和安全生命防护三大工程,农村道路更畅通更安全。有序实施万亩圩口更新改造工程,2022年建成后,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20元,年均增长8.7%。

  综合改革有力推进

  纵深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批“国字号”试点,着力规范乡村绿色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助力实现“民富村美”,顺利通过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示范县区项目验收。五年来,累计确权承包耕地面积28万亩、涉及农户6.2万户,流转承包耕地面积17.8万亩,发放经营权抵押贷款1.3亿元、“劝耕贷”4991万元。结合“三个一批”专项行动,整区推进“三变”改革任务,“空壳村”脱壳见底清零。

  城乡融合成效初显

  2016年1月,义安区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实现由县到区的历史性转变。2017年8月东联、西联完成“乡改镇”,2018年底新桥办事处挂牌成立。2020年3月,区政府驻地完成东迁,“东向发展”开启崭新篇章。“十三五”期间,东部城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实施重点项目101个,先后建成38条主次干道,社会事业项目45个,完成建设区域5.6平方公里,核心区集聚吸引能力日益增强,集聚人口6万余人;五松城区建管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完成雨污分流工程、交通路网建设,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拧紧绿色“发条”,夯实生态“本底”,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义安区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生态治理坚决有力

  坚持问题导向,压紧压实责任,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义安十大行动、“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办回访调研报告反馈意见、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在全省率先完成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实现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关闭搬迁,淡水豚保护区核心区及缓冲区农业种植全部退出。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常态化开展“清江行动”,关闭“小散乱污”企业50家,实现应关尽关。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工作,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累计完成160项大气污染防治、169项水污染防治和4项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创新建立“山长制”“路长制”“塘长制”。全区9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顺安河入江口国控断面稳定达标。完成森林抚育12.5万亩,人工造林2万余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纵深推进“区域+流域”水岸同治,主干河流沿线绿化率达98%。2020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6%,优于年度控制目标(81%)14.6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3.7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8%,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全市排名第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8微克/立方米,低于年度控制目标(45微克/立方米)31.6%,同比下降31%,全市排名第一;顺安河入江口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安全使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使用率实现“双达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十三五”收官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绿色发展提质升级

  深入实施循环经济“8311”行动计划,全区万元GDP能耗较“十二五”末期下降近三成,成功入列“全省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招引项目分类遴选和环评论证。优化产业结构,破除无效供给、低端产能,摒弃“三高一低”产业,加大废弃矿山、历史遗留尾矿库关闭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力度,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等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城区全覆盖,上峰杰夏科技环保项目建成投运,固废、危废收集处置能力显著增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区创建绿色矿山企业总数达16家,在产矿山创建率达80%,焦冲矿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加强绿色工厂建设,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改造升级投入力度,旋力特钢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积极探索变废为宝、绿色生态循环发展的新路径,持续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完成省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写好民生答卷,绘就幸福图景,美好生活指数日益提升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十三五”以来,义安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加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五年来,全区滚动实施民生工程171项,区本级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82.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8.2%、8.7%,实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5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投入3118万元帮助枞阳县汤沟镇建成帮扶项目29个。2016年至2019年,民生工程工作连续4年获评省或市绩效评价先进县(区)。

  抗疫情战汛情彰显人民至上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义安区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区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做好信息摸排、人员稳控、物资调配等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后疫情”期间,通过“精准帮扶+严格监管”等举措,迅速推动各类企业、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坚持常态化防控不动摇,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救治等防控机制,防控成果得到持续巩固和有力守护。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超常规的应急响应、作战体系、转移安置举措应对超常规的雨情汛情,成功取得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件、重要堤防没有出现损毁、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冲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没有受到影响的“四个没有”决定性胜利。扎实开展“四启动一建设”,投资6500余万元修复各类水毁工程28处,防灾救灾抗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增投入优布局促进教育均衡

  教育是民生之基。“十三五”期间,义安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铜陵中学、市六中等12所学校划转承接,连续4年获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省级优秀。不断扩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覆盖范围,累计拨付资金7600万元,享受公用经费补助和免教科书费的学生数达20万人次,新建、维修改造学校校舍面积达55.13万平方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中职和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免学费18319人次,累计补助1638万元。实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累计新建(改造)10所幼儿园,改扩建面积达7970平方米。

  稳就业保大局巩固民生之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三五”期间,义安区严格落实援企稳岗、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累计开展就业培训10970人、新型农民培训8674人,城乡劳动者就业素质得到提高。实施就业扶持及促进工程,通过购买服务,累计安置1365名就业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累计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508个,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托底,缓解了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实施就业创业援助工程,投资4600万元,完成西联乡农民工创业园1个,解决当地1000人就业。

  强保障增福祉满足群众期待

  “十三五”期间,义安区聚焦聚力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提升民生福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119万人次累计报销医药费5.1亿元,城乡居民大病享受待遇4183人、累计补助资金1653万元,城乡医疗直接救助21696人次、累计救助资金3795万元。在养老保障方面,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城乡居民17.8万人参保,享受人数达49879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95亿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速提档,19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项目投入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对6250名8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发放高龄津贴742万元,对社会化养老机构140张床位兑现补贴,对全区10所养老机构(含民办1所)购买了综合责任险。在住房保障方面,实施棚户区改造,累计建成棚改房3480套;实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及安居工程,基本建成2416套;累计完成6543户农村危房的新建和维修改造,改善了困难群体住房条件;持续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整治,完成五松镇2个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

  重基建补短板夯实民生底盘

  “十三五”期间,义安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民生“底盘”,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实施农村公路“建管养护”四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修建改造公路1279公里,开通公交班线30条,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85亿元,重点培育建设59个中心村。累计投资3783万元,顺利完成7.43万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投入资金4210万元,累计完成103个村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2亿元,建设顺安联圩泵站等重点水利工程36个。持续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等民生工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抓创建促文明强化社会治理

  大力推进文明创建“九大整治提升行动”,连续两届蝉联安徽省文明城区。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第二批试点县(区),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万余场次,惠及群众30万人次。持续深化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人当选“安徽好人”,43人当选“铜陵好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活动,荣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蝉联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深化“铸安”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已连续七年获评全省平安县区。(肖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