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文化旅游

往年旧事话年俗

时间:2021-02-20 09:11
摘要

  小时候的我就喜欢过年,倒不是能要上点“压岁钱”,难忘的是过年时,能看到或碰到很多现在不常看到的乡风民俗景象。一地一市、一乡一镇因地域或文化传统的不同,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乡风民俗,这些大体相同的民俗,细微之外也各有各的讲究。如过去常见的“踩高跷”“唱大戏”“舞龙灯”“唱门歌”……百姓期望从这些乡风民俗中求得好兆头好运气,以保家家平安、人人得福。

  舞龙灯

  以前过年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舞龙灯的。舞龙灯有“滚龙灯”和“板龙灯”之分。芜湖县这一带一般流行“板龙灯”。每到舞龙灯的时候,每家都要出一个年轻人。板龙灯是以3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花木板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每节“龙身”两头还要点上灯,洒上鸡血点缀。在乡里,遇上哪家新婚媳妇想生儿子的,舞龙灯的就会将“龙头”在其床头用“龙须”绕一下,这样来年这家新媳妇就会喜得贵子。虽说这有点迷信色彩,但更重要的还是讨个喜庆吉利的节日气氛。

  舞龙灯的习俗遍布大江南北,但每个地域因乡风民俗不同,玩法各有各的讲究,总之尽显各地风情,一抒百姓欢乐情怀。在芜湖舞龙灯有这样的讲究,就是在正月十三、十四这两天,晚上先“试”灯,也就是说在各自的行业内和街道试舞龙灯。到了正月十五,可正式上长街游舞龙灯。要注意的是,舞龙灯的团队在出游前,要到城隍庙“朝庙”,然后才能上大街到处舞游龙灯。龙灯游出时,伴有锣鼓丝竹开道,接着后面便有一队女孩子挑着花担,随后走旱船、踩高跷、打连厢等等彩戏表演接连而出,最后才是一条舞动的大龙腾空而来,此时街道两边爆竹齐鸣,人潮涌动,将舞龙的热闹气氛推向高潮。

  庙会

  庙会,亦称庙市,是城乡特有的一种集市形式。在家乡,每逢特定的节日里,十乡八村的善男信女们都会前往寺庙烧香拜佛以求得来年好运。做生意的、唱戏的也会前往附近摆摊设点、搭台唱戏。

  在家乡,一般初三、初四的时候,赶庙会、看大戏就已开始。庙会上香风缭绕、锣鼓喧天,摊位鳞次栉比,游人摩肩接踵,满眼扶老携幼的场景,真是热闹非凡。现在城里很少能看到这等热闹景象了。

  踩高跷

  过去每逢过年,我们这里都能看到踩高跷的戏班子穿行于左邻右乡,非常热闹。

  踩高跷有“文跷”和“武跷”两大类。文跷大都装扮成传统戏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有结合现代生活内容或当代人物形象的。表演者手持扇子、手帕等道具,排成男左女右之队形,在鼓乐的伴奏下,翩然起舞。文跷的跷腿一般在1米至1.5米高度;武跷要短一些,一般在40厘米至1米之间。

  唱门歌

  唱门歌在过去很流行,这主要与人们的生活水准有一定的关系。

  过去每逢过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手持胡琴或锣鼓的唱门歌的人来到家门口,一边拉琴、敲锣,一边唱出“春锣一打响铃铃来,恭喜老板开彩门来……”,或唱以“财神进门来,有喜又有财,恭喜老板一年四季大发财……”等等吉利好听的歌词。家里年长的为讨个吉利好听的口彩,也会从家里拿出自制的糯米团子或小钱给唱门歌的人,以共祝好运。

  穿马灯

  穿马灯与舞龙灯不一样,这也是家乡一种比较流行的民间风俗。

  穿马灯的人一般都扮成古戏中的各种人物,边走边唱边舞,到一个乡镇或百姓家门口,这家的主人都会出来放爆竹迎接,而穿马灯的人也会停下来在你家门口或乡镇表演一番。许多小孩子们还会一直跟在穿马灯的队伍后一路跑着看,现在这个风俗也很少能见到了。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新春开始后第一个月圆夜,故又叫“上元节”。旧时过年,元宵节为年节最后一天。因是第一个月圆夜,天上月亮,人间灯亮,故有元宵节出花灯的故事,以庆贺新年第一个圆月。

  闹花灯、挂花灯是芜湖人一大过年习俗。每年此时,不管是富裕人家,还是贫困人家,家家除夕夜每间房中都悬挂彩灯为来年接福,名曰“满堂红”,祈福新年风调雨顺,祈求事业顺达红火,祝福家人健康幸福。

  子孙灯

  在芜湖,正月十五晚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城隍庙点“子孙灯”。过去芜湖城隍庙的规模为各县之冠,元宵灯朝庙都在这里举行。正殿神龛前安放有一个圆铁架子,高数层,共点有99盏菜油灯,这就是“子孙灯”。据说,孕妇若能偷到一盏灯,即可生贵子,为防止有人偷灯,在香案的两头都有人把守。这天晚上的城隍庙,就显得特别的热闹。

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姚和平 编辑:冯一嘉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