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文化旅游

袁昶:袁泽桥上怀爽秋

时间:2021-02-25 09:20
摘要

  袁昶,何许人也,当代人除史学界外,可能知者不多。他是庚子事变时,由于力谏朝廷不可利用义和团与外国开衅而被处死的五大臣之一。后世治史者称:“袁昶,名臣也,以忠谏至祸,同罹惨刑。丹心未泯,碧血长埋。”

  袁昶(1846-1900),原名振蟾,字爽秋,号重黎,浙江桐庐人。清朝官员,官至太常寺卿。庚子事变时,因主和直谏,与许景澄、徐用仪等五大臣同被处决,后得到平反,追谥忠节。

  此人与芜湖大有渊源,难以磨灭。

  光绪十八年(1892),袁昶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在任上他整顿吏治,尊师重教,兴修水利,广植蚕桑,进行了多项变革。

  清代的道是介于省与府之间的行政机构,府衙设在芜湖,兼管芜关税,时皆尊称袁昶为芜关道道台。在袁昶宦海生涯中,有近六年时间是在芜湖任上,也是他实践经世致用之学最难得的几年。

  “今年自四月二十三日到任起,常关裁革陋规、汰除浮费、比较委员功过、整饬胥役惰勤,有司僚友笔秃唇焦,辛苦一年。”众所皆知,自芜湖开埠、米市确立后,芜湖的经济地位越发显得重要,袁昶这则日记,是以税收为突破口,治理经济环境;以廉政为核动力,提升行政效能。为此,他“以培养人心风俗,整饬民事吏事为己任”“以五事严约僚属”,提出了一揽子的改革意见与举措,如具体到禁绝门礼、不受私请等。一向倡导富国强兵、富国必先兴学的袁昶,以中江书院为基地,经多方筹措经费四千余两,增购基址,广拓斋舍,增设经义、治事两斋,新开实用诸学科。仿照江苏仪征阮焦山和浙江杭州灵隐寺藏书之例,创建尊经阁,捐募官私各刻新旧有用书籍数万卷。一时间,书院面貌焕然一新,“文士荟萃兴中江”,成为天下美谈。如方志学家张国淦,自言“余自十七八岁,肄业芜湖中江书院,时袁忠节公昶分巡皖南,为诸生订课程,设有方志一门,他处书院课程均无此门。”

  袁昶深知江南水乡问题莫过于水患。他捐银五千余两修筑江堤,并亲自察看工程。不到两年修好了从大关亭到澛港12里的江防大堤,还新筑江堤370丈,同时拆修各处陡门,以备水潦启闭。从此芜湖内湖外江圩垸所围数万顷良田,蓄池有资,旱涝有备,水灾大为减少,粮食产量大为提高。袁昶死后第二年,即1901年夏天,东南地区遭遇数十年未有洪涝,芜湖虽处于江湖众水之汇,而袁昶所修筑的圩堤却固若金汤。当地百姓发出“生我者,袁公也”的慨叹!

  通过兴修水利,熟悉农业的袁昶发现芜湖一带也可以种植桑树。于是他筹措资金购来桑苗数十万株,多方收集养蚕植桑资料,还亲自从浙江请来有经验的人来芜湖教授乡民种桑养蚕纺丝。长此以往,“十百相传,风气渐开”,种桑养蚕纺丝也就成为皖南农民除种水稻之外的另一生存之道。袁昶还设课桑局,刻印《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等专业书刊,即便他调离芜湖,他所倾力推广的农桑之道仍得以传继。

  为官一任,造福四方。袁昶于芜道上主政时间虽然不长,好事实事举不胜举。甲午战争爆发,时局动荡不安,盗匪出没无常,给长江沿线尤其芜湖治安造成严重威胁。袁昶积极筹划防务,多方筹措资金招募乡勇组建“保卫编”一营。1902年,芜湖商埠巡警局正式成立,招募巡警三百人人,兵勇主要来自袁昶创建的保卫营,这是安徽最早设置的警察机构。战后,芜湖禁关,皖江南北谷贱伤农,百业坐困。“因民利而利之”,袁昶积极主张开禁,获得朝议支持。作为四大米市之首,轮船运米出口,缴纳厘税自始此。1896年,作为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袁昶还在芜湖率先设立新式邮政局,取代了旧有的驿馆和民信局……

  光绪二十四年,袁昶奉调补太常寺卿,离开芜湖。史称其“在任五年,一意专注吏事、民事、农桑、学校,捐廉创导,次第兴办,皆有成效……以实心行实政类如此。”(民国《芜湖县志》卷44)袁昶在芜,深得民心。当他遇害的消息传来,全城哀恸,中江书院师生更是痛不欲生,汪宗沂含泪写下吊唁诗一首。袁昶昭雪后,芜湖地方将尊经阁更名为怀爽楼,后建袁太常祠于中江书院,汪畸撰《袁太常祠记》刻石传世。晚清名臣张之洞过芜湖写有四首七绝,表达了他对得意门生袁昶的深切悼念,其中第二首专写袁昶在芜德政,诗曰:

  民言吴守治无双,士道文翁教此邦。

  白叟青衿各私祭,年年万泪咽中江。

  1936年,芜湖当地修筑怀爽楼,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写下“经国长才曾照世,成仁短眴欲呼天”的诗句以表哀思。上世纪90年代初,芜湖在青弋江上新建一座桥,取名元泽桥,然百姓常以袁泽桥称之,以为感恩,就连现在的许多出版物,包括地图、地方文献和报纸等,仍把元泽桥写成袁泽桥。毕竟,芜湖历史上还真的有过一座叫袁泽桥的桥,还有因桥而名的袁泽巷和袁泽桥街道,以及那一份难以割舍的怀爽情结。本文选自《芜湖史话》

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 编辑:冯一嘉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