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文化旅游

芜湖海关气象站见证了安徽气象的百年风雨史

时间:2021-03-25 17:02
摘要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安徽近代最早的气象观测站是芜湖气象观测站,自1880年开始已有140多年历史。2020年 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世界百年气象站”。安徽气象诞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又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步成长。一个多世纪的阴晴冷暖、风霜雪雨昭示了一段艰辛曲折的发展历程,安徽气象是科学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忠实记录者。

  在2021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安徽省气象局、芜湖市博物馆联袂举办《世纪风云一安徽气象事业百年回顾展》,精选80余件(套) 珍贵藏品,生动展示安徽气象近代以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与观众一起见证安徽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和气象科学的进步。

  芜湖作为安徽气象事业发展源头,拥有安徽最早的气象观测站——芜湖海关气象站。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69年,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颁发了通札第28号,要求各海关设立气象观测站。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开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清政府设立芜湖海关,1880年设立海关气象站(测候所),经考证在现存的芜湖老海关楼附近。芜湖海关气象站于1880年3月1日正式开展气象观测,每天观测8次,观测的气象要素共5项分别为:气压、气温、降水量、风向、风速、天气现象。

  图为芜湖海关气象站

  2020年9月30日,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被世界气象组织认证为“世界百年气象站”,这也是我省首家和唯一一家通过认证的“世界百年气象站”。

  这次展览展出了一件不同寻常的文物——民国二十年洪水记录标识,即1931年大洪水时芜湖市境内长江最高水位的标识牌。这是一位渔民十几年前在码头捕鱼时无意中打捞上来的。

  时间回拨到1931年,江淮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洪水,强降水自6月中旬持续到9月中旬,历时近百天,23个省份遭受洪水侵害,其中安徽受灾最为严重。这次水灾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以来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估计在40万到400万之间,受灾人口5000万。芜湖灾情惨重,据当时报载“城区房屋倒塌,庐舍飘没,江面船只被风击沉”,上海“芜湖水灾会”对灾情作出统计:—共有灾民41.8万多人,死亡4400多人,等待救助的灾民共37万,其中被大水毁掉家业无家可归者22万。

  图为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洪水纪录

  时至今日,洪灾依然是我们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巨大威胁。90年后,在2020年抗洪期间,芜湖市政府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科学及时,人员物质充分,各种高科技被广泛应用,全市上下自觉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团结一心打赢了防汛抗洪硬仗。

  时代动荡、战火纷飞,安徽气象事业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诞生,又在时代的大潮中成长。百年风雨,历史变迁,芜湖气象观测站见证了安徽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发展历程。

  1950年3月,华东军区航空气象处派员在安庆建立了我省第一个大气探测专业机构安庆气象站。随后蚌埠、合肥以及黄山光明顶气象站相继成立。1956年, 为响应国家经济大发展口号,安徽气象事业加速前进。到1957年全省气象台站已发展到47个,1958年基本建成统的气象台站网络,1985年全省建成各类气象台站81个,1999年开始开展自动气象站建设。

  20世纪50年代,宿县气象局观测员更换温度计自记纸

  20世纪70年代,安徽省气象部门台站报务员正在接收气象报文

  截止到2020年,我省已建成1个国家气象观象台、2个高空观测站,294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81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拥有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3部移动天气雷达、5部风廓线雷达等新型气象探测设备,实现了全天候无人自动观测,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体的气象立体观测网。

  图为我省各地气象观测站的历史变化(右图为合肥市气象局新桥机场观测站)

  中国首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部署在合肥

  近代安徽气象事业艰辛曲折地发展,而饱经沧桑的芜湖见证了安徽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和气象科学的进步。百年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新时代的安徽气象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战略定位,全力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趋利避害,为实现气象强国和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王兵 刘佳颐 记者 苏艺)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兵 刘佳颐 苏艺 编辑:冯一嘉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