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经济产业

“链”上之城的产业启示

时间:2021-06-10 10:48
摘要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记者 郑远 摄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学习合肥、追赶合肥”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芜湖日报派出采访团赴合肥开展“学合肥 追合肥 奋勇争先开新局”主题宣传活动,采访挖掘合肥利用国有资本股权投资撬动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双创”人才团队建设等经验做法,从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和优化营商环境等领域管窥合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学习合肥、追赶合肥”,不仅是一座城市姿态的摆正,更是眼光的聚焦。

  5月27日,天鹅湖畔,虹销雨霁。合肥市政府正门前耸立的“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城市名片,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扑面而来、涌动不息的朝气与活力。同样是由工业立市叩开发展之门,今天合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8大战新产业集聚态势不可阻挡,其产业链招商的思路举措更被国内其他城市置于显微镜下研究,由此成为记者一行探访解密合肥“跃升密码”的第一把钥匙。

  “比翼连枝”与“聚沙成塔”

  合肥的产业故事,由“一粒沙子”娓娓道来。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沙子,用2000度的高温熔炉烧熔,就能融化提纯形成液态的玻璃,最终被送上液晶面板生产线;它们还可以做成硅晶棒,从1毛钱一斤变身到几克上百元的芯片。由此带出未来材料重要的两大技术领域——新型显示与存储芯片,前者是电子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代表企业是京东方;后者是半导体市场最主要的细分领域,代表企业是长鑫存储。一“芯”一“屏”、比翼连枝,“芯屏汽合”“集终生智”聚沙成塔,这正是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生动缩影。

  合肥新站高新区是国家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也是近年来合肥产业腾飞之地,而这一切都发轫于“砸锅卖铁”引进京东方的故事。2008年,京东方举步维艰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敲定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如今,京东方已成为拥有2万多名员工、年产值400多亿元的全球液晶面板巨头。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正在向“世界显示之都”迈进。

  由“缺芯少屏”到“有屏无芯”起步后,接力棒传到了长鑫存储手中。2016年,合肥产投与北京兆易创新公司联手启动安徽单体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总投资15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动态存储芯片基地,2019年第一个DRAM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填补国内空白。其间合肥不仅投入500亿元,还为数百亿的投资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融资担保。

  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下,“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成为“当家产业”。

  据合肥市经信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季丰介绍,“十三五”期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贡献率由41.4%提高到95.6%。战新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分别由2015年末的31.0%、16.9%,提升到2020年的51.6%、28.1%。

  “无中生有”与“节外生枝”

  相传芜湖市区的神山是干将莫邪铸剑之地,两人身赴铜水、血凝剑气,方才铸就名剑。这象征着芜湖人在创业中从不缺乏孤注一掷的决心与勇气。合肥“砸锅卖铁”投资京东方的故事,对芜湖人来说也并不陌生。

  上世纪90年代,芜湖将规模较大、资产优良的白马山水泥厂出售给宁国水泥厂,这笔置换资金启动了奇瑞汽车项目,并换来海螺集团同年在芜湖成立,一举造就了汽车和零部件、材料两大支柱产业,更以奇瑞为母体孕育出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现代农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无中生有”到“节外生枝”,相似的产业逻辑在合肥的发展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合肥是世界最大的家电生产制造基地,在向“微笑曲线”高处攀爬时撞上“缺芯少屏”的天花板,由此而下定决心,打造了芯片和新型显示产业。家电“四大件”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赋予合肥“豪赌”京东方的底气——6代线项目的产能能够直接就地消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京东方项目也是合肥家电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是产业链招商的“初代成果”。

  以今日合肥的经济“家底”,投资产业早已无须“砸锅卖铁”,但重大项目依然是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今年1-4月,合肥新签约重点项目433个,其中重点产业链项目248个,协议投资占比71.5%;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电动汽车“五朵金花”项目85个,占比24%。这启示我们,必须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粗放理念,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重大转变,聚焦主攻方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双招双引”。

  2008年,中央“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调研指出,芜湖探索出中西部发挥后发优势的成功道路,关键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今天,我们仍然要用好这一“传家宝”,以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引外资为重点,结合江北新区、自贸片区建设发展要求,加大头部企业、独角兽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的招商培育力度,实现项目数量、体量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正如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副局长、新创公司总经理范宏所言,产业链的打造不是点对点的一条直线,而是要织起一张“链”上有“链”、生生不息的产业之网。“产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招商引资也将会遭遇瓶颈,因为行业上的国际龙头、核心技术很难引得来,这时候就要靠自己培育、靠政府投入,瞄准好项目、引进好团队,这既考验干部产业把脉的战略眼光,更考验政府全程管控、容错纠错的体制机制。”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回顾合肥产业发展的历程,用股权投资带动杠杆效益的布局,是合肥迈入GDP万亿俱乐部的关键助力,这正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最佳案例。

  合肥国有资本在股权投资的过程中,依托产投、建投、兴泰三大平台,通过与中信、招商等头部投资机构合作设立产业基金,累计组成了将近1000亿的产业基金群,加上直接投资等多种途径,在互相竞争中触达了海量企业,通过资本加持、土地、人才、贴息、税收等多链协同组合拳,引入和培育了一个又一个新兴产业。

  合肥市投促局二级调研员梁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着重提到用好基金招商、打造“基金丛林”的重要性,“基金招商既可以带来项目信息,又可以帮助政府作出专业判断,还能解决大项目、新业态融资问题。”截至去年9月底,合肥建投累计产业投资840亿元,退出项目净收益接近300亿元;合肥产投净资产已达258亿元;兴泰资本则形成总规模逾400亿元的基金集群。

  而除了资本“招”来的产业龙头,合肥还有科大讯飞、国盾量子、本源量子等一批“长”于本土的科技独角兽公司。这些企业用科技成果为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有望激发和释放出几何级数的市场效应。

  范宏向记者介绍,合肥推动战新产业集聚发展,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首先是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健全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是推动上下游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等领域的全方位协同,让本地产业整体参与市场竞争,降低产业风险和成本,最终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

  谈到对芜湖产业的印象,范宏用三个“好”来形容:有一个好的基础,四大支柱产业“底盘”稳,新兴产业谋划科学、布局完善,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领域已经崭露头角;有一批好企业,敢于在市场上充分竞争,敢于带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营造了好的产业氛围;有一批好的企业家,充分尊重市场,极富创新精神,人才优势有效发挥。“只要找准自己所处的阶段以及相配套的打法,芜湖产业大有可为。”

  这一论断在芜湖眼下的产业思路中也得到了体现——全市招商顾问聘任仪式暨产业链招商培训会开班式强调,要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供应链和生态链“多链协同”发展,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以关键技术、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为核心的新优势,加快打造规模大、结构优、创新强、质量高的战新产业集群。

  □记者手记

  在芜湖上下一心、主动对标,学习合肥、追赶合肥之际,在合肥踌躇满志、步履铿锵,实现GDP一万个“小目标”之际,我们来到省城,从媒体视角近距离观察我们的老邻居和老大哥,从产业、创新和营商环境等领域管窥合肥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来到合肥采访之前,我们很容易被“最强风投”“赌城”这样的称号一叶障目,而只有在与合肥各部门干部座谈之时,行走在企业的生产线上,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万亿GDP不是敲锣打鼓、豪掷千金“赌”出来的,而是紧锣密鼓、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我们来到之时,合肥尚未全域降至低风险地区,但整座城市丝毫见不到慌乱,执行严格而又礼貌周到的防疫措施,处处体现着整座城市的信心与底气,恰如迈入万亿GDP之后,他们对更高质量发展的期待与笃定。

  行走在合肥,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项目载体、生产一线,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新晋的“万亿GDP”俱乐部成员应有的心胸气度、眼界格局和忧患意识。载体单位的干部不断聚焦产业链的高处和深处,殚精竭虑地研究和谋划产业;政务服务相关部门常年把目光对准长三角城市,对营商环境的各项指标和数据知己知彼、如数家珍;企业负责人深谋远虑,对行业对手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和赶超的决心……

  他们对“最强风投”“赌城”这样的称号大多置之一笑,认为合肥发展的迅猛势头更多得益于对经济规律的高度尊重、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准确把握。

  谈及芜湖如何学习合肥、追赶合肥,我们得到的回应大多是:合肥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还要向芜湖学习。这并非单纯的谦虚与恭维,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对芜湖发展的路径和成果做过深入研究,对芜湖的一些工作亮点,诸如战新产业的发展成果和“畅聊早餐会”等营商品牌知之甚稔。在低调谦虚的同时,他们更把自己的雄心和壮志体现在对沪苏浙领头羊城市的全面对标上。这是一种城市发展心态的成熟和从容,也是“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精神的激越与萌动。

  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我们要虚心学习合肥坚定不移对产业链的打造、对双创人才团队的支持,更要学习合肥戒骄戒躁、赶超先进的信心决心,始终紧盯“双招双引”一号工程不放松,推行“1%工作法”,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全力以赴抓产业、抓招商、抓项目,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勇当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的开路先锋。

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赵云涛 王世宁 谢芸 张永胜 邓健 编辑:冯一嘉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