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 : 芜湖 > 新闻中心

打造群众身边的“两应”党组织

透过“60号楼”窗口看基层党建新貌

时间:2021-01-13 09:08
摘要

  在弋江区马塘街道弋江嘉园社区,有一个特别的楼栋,它得名于楼栋号60号,更扬名于发轫于此的一个党建活动——“60号行动”。

  作为一个大型安置社区,弋江嘉园社区居民中65岁以上老人有1000多人,其中仅独居老人就有50多人,22位居住在60号楼。

  鉴于此,社区党委讨论决定,由社工党员包片帮扶老人,胡玉翠成为60号楼的包保人。为了摸清老人们的状况,她对所负责楼栋的空巢、独居老人挨家挨户详细摸排。走访的第一站,就让她印象深刻——独居老人周庆芳今年83岁,生活困难。因为家中没有冰箱,夏天只能在餐桌上放一盆凉水储藏剩菜剩饭,饭菜时常会变质。看到这样的情景,胡玉翠和社工们便想方设法给老人送了一台旧冰箱。

  在旁人眼中再平凡不过的家电,周庆芳却非常珍惜,对她来说,这是一份来自身边社区的关心和温暖。这更加坚定了胡玉翠和社区党委开展专项帮扶的决心。从此,胡玉翠经常带领其他社工一同上门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帮助老人们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

  随着一座座“连心桥”架起,60号楼不再是社区群众眼中的“孤岛”,欢乐的笑声不时传出。随着社区党委将专项帮扶覆盖到全社区孤寡老人,10余名社工党员的力量便显得捉襟见肘。很快,全社区党员被发动起来,自发认领帮扶老人,“60号行动”在社区蔚然成风。

  老党员袁秀福认领帮扶同楼栋的独居老人吴老。有一天整日没见到吴老,在门口喊也无人答应,袁秀福担心吴老出事,不顾自己腿脚不便,借了梯子爬往楼上,见吴老倒在地上。他赶紧打电话叫救护车,吴老终于转危为安。

  73岁的“弋江好人”洪作权年纪虽大身子骨却很硬朗,他也响应社区号召,主动认领照看一位独居老人秦老。秦老的床单被褥脏了,洪作权拿回家洗好了再送来;秦老腿脚不便,洪作权帮他买了一副拐杖,隔三差五搀扶着秦老一起散步……

  在袁福秀、洪作权等老党员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党员不断加入义务认领的行列,为身边需要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作为一个上万人口的大型社区,弋江嘉园依托“60号行动”帮扶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探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社区党委书记邹亨峰告诉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党委依托“60号行动”,统筹党员志愿者、物业公司等各方力量,登门为高龄空巢老人发放口罩、配送蔬菜、代送药品,社区没有一名老人因疫情影响而缺菜少药。

  党建品牌显活力,弋“马”当先“两应”红。“60号行动”是马塘街道打造“两应”党组织的一个缩影。组织“一呼百应”,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所盼、提供精准服务;群众“有求必应”,则呼唤组织建设扁平化,将服务延伸到楼栋,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无缝对接。

  于是,松元社区创新探索“党建+网格工程”,由社区党委班子成员担任“网格长”,采取居民议事、票选项目、共建助力、社区实施的项目建设理念,启动实施“非机动车充电桩”等一批“微项目”建设,逐步消除“窗口飞电线”“电线蜘蛛网”等安全隐患;洪桥社区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探索采用全科社工、全程代办、全时服务的“三全”模式,打造“不打烊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元山社区引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将一个老旧安置小区升级成家门口的“暖心小镇、和乐元山”,让最困难的“一老一小”享受到最多的关怀……

  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孙骏涛表示,过去基层组织建在行政链条上,导致党建服务载体单一、内容不实、联系不紧等现象;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则更多建在“8小时之外”群众的需求链、生产链、生活链上,党建引领的为民服务日益全科化,政务服务触角进一步网格化、楼栋化,“有求必应”“一呼百应”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赵云涛 编辑:冯一嘉
相关新闻
 
 
   
中安在线芜湖频道|芜湖新闻|芜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