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咖啡香从社区咖啡馆飘出,当放学孩童的笑声在安全步道上回荡,当晚归的上班族在温暖的路灯带中安心回家,近年来,鸠江区湾里街道合南社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早已超越物理距离的度量,成为连接美好生活的精神纽带。物业与居民的双向奔赴,正让每个15分钟都充满幸福的可能。
居民共建共治,画出幸福同心圆。“我这个外地租户说话也好使!”刚提议“增设电动车棚”被采纳的小杨,兴奋地拍下施工照片发朋友圈。社区、物业设立“红色议事厅”,每月“三方议事会议”和“业主请上座”活动,居民说下水道要清理,租客提路灯该维修,更暖心的是社区还发“志愿积分卡”,攒够分能换米面油。60多岁的业委会成员曹伯伯说:“现在我们楼栋,年轻人帮老人取快递,老人教孩子包粽子。”这种人人都互相帮助的氛围,让冷漠的楼房变成温情的家园。
便民设施升级,烟火气里藏巧思。“以前买个酱油都得骑电动车去超市,现在楼下便利店24小时营业,连火锅底料都能买到!”家住二航小区的王阿姨一边在扫码取菜,一边笑着竖起大拇指。随着“15分钟生活圈”建设推进,物业联合商家打造了“便民服务矩阵”,不仅有水果蔬菜,还新增共享工具箱、应急医药箱;就连闲置的物业办公室角落也变身“共享书房”,居民张先生感慨:“现在有时候孩子放学直接在这儿看书、写作业,家长群里再也不用抢接龙占座了!”
公共空间变身,空地社交有乐园。“以前健身场地就几个健身器材,现在可热闹了!”退休教师李叔叔指着改造后的“合邻共健广场”介绍。“过去这片荒地长满杂草,现在成了咱的‘快乐大本营’!”带着孙子遛弯的吴奶奶,指着改造后的小区中央广场直夸。广场两边带遮阳棚的“长廊议事点”里总飘着茶香和欢声笑语;水泥地画上跳房子格子,成了娃娃们的游戏场。最热闹的是每月18日的“1890进小区”,插画、家电维修、制糖葫芦、做棉花糖等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践行绿色生活,组团养成新时尚。“现在扔垃圾像玩游戏闯关!”上班族小陈展示手机里的“碳积分志愿排行榜”。社区和物业推出的环保激励计划让垃圾分类充满乐趣:正确投放可积分兑换有机蔬菜,旧衣物回收能换绿植盲盒,就连厨余垃圾都变身为小区花园的堆肥原料。如今,漫步在塑胶步道,四周是干净整洁的路面和草坪,穿过小区的港湾明渠清澈见底,令人心情愉悦。环保达人周女士感叹:“我们楼自发组建了‘零废弃小组’,上周用废弃轮胎做了花架,物业还帮忙联系匠人指导!”(彭宗波)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