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的老人突然倒地,怎么判断是不是脑梗?你们谁知道?”在湾沚区陶辛镇沙墩村农村幸福院,几十位村民围坐一圈,正认真听一位急救医生讲解关于“老年突发疾病应对”的知识。这个不起眼的下午,对她们来说,却是一场久违的“学习盛宴”。
这是“巾帼共创:乡村妇女赋能与社区参与计划”的又一次落地活动,由湾沚区慈善协会与湾沚区第三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共同支持。项目聚焦乡村妇女在老龄化背景下所承担的大量照护责任,特别是对高龄、独居、慢性病老人的长期照护,以及突发状况下的应急能力。
在现实中,乡村妇女几乎承担了照护老人的所有任务——做饭、喂药、洗澡、翻身、接诊、陪护……但大多数人却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常常手足无措。“我们村就有位阿姨,她老伴去年突发脑梗,在家拖了几个小时才送医院,后来人就没救回来。现在谁家不是一个女人照顾两个老人,有时候真是靠自己瞎蒙。”村民王阿姨分享自己的焦虑。
为了提升这部分女性的照护能力,项目特别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开展系列实用性强、操作性高的照护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如何识别脑梗、心梗等常见突发症状;家庭急救包如何配备;如何进行心肺复苏和呼救流程;老年人常见慢病的日常照护要点等。
“听了这个课我才知道,原来心梗发作时不能乱动人,第一时间是含上速效救心丸、呼叫120、保持平躺。”“我还学会了怎么用手机定位发病位置、怎么和医生描述症状,之前这些都不会。”村民奚阿姨说道。
更难得的是,培训不仅让女性“知道怎么做”,还让她们“更敢去做”。不少参与者表示,通过学习,她们对照护这件事的认知和态度发生了转变——从“怕出事”到“有准备”。“照顾老人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但从来没人教过我们怎么做才是对的。这次培训让我第一次觉得,我们这些‘照顾人’也是专业人士。”来自沙墩村的秦奶奶,在培训结束后认真地说。
活动不仅提升了乡村妇女的照护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她们的信心和自我价值感。通过学习和交流,大家意识到,照护不是“女人命苦”的象征,而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能力和责任。
未来,项目还将继续推动“共享女儿”志愿服务团队的照护实践,让接受过培训的村民女性走进更多高龄、独居老人的家中,为他们提供实用照护服务,也为自己赢得更多认同与参与感。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