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宣城 > 社会民生

中安在线   2024-09-05 08:50:29   来源:宣城日报    作者:   编辑:李娜

07.png

  采摘

66.png

  割枣

999.png

  烘干

511.png

  养浆

  又是蜜枣飘香时。

  滚滚沸腾的糖浆、晶莹剔透的蜜枣……立秋过后,走进郎溪县凌笪镇侯村蜜枣厂,空气中到处散发着“甜蜜的味道”。

  一颗枣子的甜蜜之旅要从采摘开始。

  走进枣园,只见一人多高的枣树上,一串串枣子压弯枝头,丰收的景象惹人喜爱,村民们正麻利地采摘青枣。“这些看似平常的鲜枣,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就会变成香甜可口的蜜枣,其美味程度远超鲜枣本身。”侯村蜜枣厂负责人王学农说。

  别看现在是个“老把式”,但前些年,王学农也走过弯路。受枣疯病影响,不少枣树被直接砍掉,后来升级品种、改进模式,这才走上了正轨。王学农说:“现在50亩枣园1000多棵枣树,一年能产蜜枣6万斤,纯收入近30万元。”

  采摘结束后,记者跟着王学农走进了他的蜜枣厂,一派热气腾腾的生产景象有序地铺展眼前。放眼望去,偌大的加工区域内,一排排竹筐中装满了个头饱满的大青枣,闭目轻嗅,能闻到淡淡的枣香。再往细处瞧,车间里五口大锅依次排开,青枣在糖汁中充分熬煮约一小时后,就会变得晶莹剔透。

  “摘枣子可以起早,避开高温,但制作蜜枣就只能和高温‘硬杠’。”王学农说,每年摘完枣子回来,紧接着就是制枣,从清洗到划丝,从熬制到成型,从烘干到包装,一颗枣子变成蜜枣最快需要110个小时。

  养浆是制作蜜枣的关键步骤。“这些糖煮后的蜜枣,需要进行养浆,每隔15分钟就要翻动一次,前后总共要翻三次。”王学农一边认真地向记者讲解着,一边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今年8月初就开始制作蜜枣,预计9月中下旬基本上就能完成本年度的蜜枣加工,然后入库进行销售。”

  在烘干车间,一排排烘架上铺满了金黄色的蜜枣,它们正在享受着温暖而均匀的烘烤,逐渐脱去多余的水分后,这些蜜枣会变得更加紧实且富有弹性。

  “这些枣子要用大火烘干60个小时,烘干后再进行分级,接着用小火烘干。”王学农说,制作侯村蜜枣讲究的是“三分原料,七分工艺”,历经分级、划丝、水洗、糖煮、烘焙、捏枣等十几个步骤,最后再用木炭将其烘干。“整个制作过程没有任何添加剂,是真正的原生态绿色食品。”

  记者了解到,今年58岁的王学农从18岁起就开始学习制作侯村蜜枣,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制作蜜枣时,他始终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以让产品持续保持原有风味。2011年,侯村蜜枣荣获“宣城名牌”称号,同时被评为宣城市优秀旅游产品;2015年获批安徽省老字号,并成功申报了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小蜜枣,甜了生活,也富了乡亲。

  “目前我家的蜜枣厂共有40多名工人,全都是附近的村民,每年这个时节都会到厂里来上班,一个加工季下来,每个人最少也能挣三四千块钱。”王学农说。

  正在熬煮青枣的张宏兵在蜜枣厂干了很多年,他说,看着饱满的青枣变成可口的蜜枣,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我就是本村人,每年到煮枣时节就回蜜枣厂做事。”

  这场甜蜜之旅充满着常人难以体会的艰辛。“别看摘枣制枣就短短个把月,其实要从年初忙到年尾。”王学农说,生产结束后,紧接着就是枣树修枝,来年开春要拾掇熬浆的柴火,还有枣园的管护打理,“总之就是一年到头都得围着枣子转。”

  如果说过去做蜜枣,是一门养家的手艺,那么现在做蜜枣,就是一项传承的事业。王学农坦言:“自己没啥别的本事,但做蜜枣是手拿把掐,自打18岁跟着师傅学手艺之后,就没有和枣子分开过。专业做枣40年,对枣子的感情始终如初。”(记者 顾维林 沈彦 余克俭 文/图)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