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在宣州区寒亭司法所内,村民徐海水正在咨询关于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下,他不仅顺利完成了法律咨询,还得到了一份法律建议书,这让他感到既惊喜又满意。
近年来,市司法局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使得各基层司法所在人员配置、财务管理、物资保障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像徐海水这样的普通群众,在我市每个司法所都能享受到高效、便捷、贴心的法律服务。如今,这些司法所不仅成为群众寻求法律帮助的“温馨港湾”,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后盾”。
筑基固本 提升“服务效能”
“通过市司法局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司法所在人员配置、财务管理和物资保障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智慧司法所’的建设,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郎溪县姚村镇司法所所长吴秀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市司法局紧密围绕新时代司法所高质量发展的“六个进一步”目标,与各级党委政府深化协作,推动管理体制创新,有效破解了县、乡两级司法所在人员、财务、物资管理上的难题。同时,“智慧司法所”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新增远程视频会见点20个、公共法律服务一体机20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为确保基层司法所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市司法局制定并出台了《新时代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各司法所严格对照“六有”标准进行建设。此外,我市还在宣州区率先试点片区管理考核机制,通过月度交叉检查、季度集中考核和年度总结排名,对表现突出的司法所长给予表彰,从而激发了“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
贴近群众 织密平安“防护网”
司法所是平安建设的“前沿阵地”。市司法局通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前移至基层一线。全市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依托“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通过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自2022年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广德市新杭司法所副所长廖泽伟分享了他的工作经验:“我们司法所与综治、公安、民政等部门紧密合作,为特殊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比如,我们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推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这不仅增强了基层治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社会治理方面,全市司法所还积极推动司法所长列席乡镇党政联席会议,为基层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自2022年以来,共为基层提供法律建议1500余条,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件,有效巩固了基层法治根基。
创新驱动 扩大“社会影响力”
各地司法所积极探索“一所一品”工作格局,充分挖掘各地资源优势,创新调解模式,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特色品牌。如宣州区水东司法所结合当地蜜枣特产,创新推出“五早(枣)调解法”,实现了矛盾纠纷“早排查、早预防、早发现、早调解、早言和”。郎溪县姚村司法所则依托夏桥村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基地,建成了全国首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为主题的法治公园。
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程学良表示:“我们鼓励各司法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调解模式和工作方法。这些特色品牌不仅提升了司法所的社会影响力,也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法律需求。”
目前,全市96%的司法所已建成“一站式”解纷平台,形成了闭环管理机制。从市级统筹到村级解决,推进矛盾纠纷高效调解,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此外,我市还广泛推广“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借助“党建+三治融合”模式,深入践行“以和为贵”的理念。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多个“握手言和”调解室,推动调解员队伍建设和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常态化、专业化。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