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加强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空间的保护,在村庄规划中统筹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划定保护红线,确立发展定位、规划功能片区和发展路径,着力构建诗意宣城的国土空间魅力格局。
加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综合展示利用,以水阳江、青弋江、郎川河、登源河等重要水系沿线为重点,依托与自然资源关联密切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历史建筑、重要文物、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在不对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和生态功能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开展适度的参观旅游活动和相关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强化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风貌塑造,促使其与历史文化景观和谐一致,提升国土空间魅力特色。
在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提出适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规划编制指引,针对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内容,在省编制指南基础上进行细化,重点细化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保护与传承内容编制要求及保护方式等,构建乡村地区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在加强风貌设计引导的同时,树立“存量规划”理念,指导各地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加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优化乡村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源,合力保障农村新产业发展用地,促进民宿、创意办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新业态发展。今年,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提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实际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立足地域特色,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突出比较优势,切实提升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
据统计,我市入选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的117个村庄中,已编制村庄规划102个,已完成审批26个。对暂时不需要编制的村庄,在乡镇国土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基本实现传统村落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 (见习记者 余结红)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