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截至目前,全市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3个,中国传统村落85个,位居全国第22位。
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我市先后组织6次全市普查,有重要保护价值的8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17个村落纳入安徽省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实施挂牌保护,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寺庙祠堂等传统建筑2000余栋。协同属地和相关部门加强传统村落非遗项目的挖掘收集、登记造册、推荐申报工作,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达到33项,其中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实施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提升、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已有105个传统村落纳入省级中心村建设,12个传统村落纳入省级精品示范村创建。100%的村落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各项指标优于普通村落。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常住人口接近10万人,通过保护利用留住了乡亲、护住了乡情,促进了传统村落发展和活态传承。
此外,我市加强传统村落文化资料的挖掘收集、登记造册、书籍编纂工作,编纂《宣城中国传统村落》《泾县古民居名录》《守艺旌德》《守望》《宣纸志》《宣笔》等系列文化丛书,编纂出版传统村落志15部,其中公开出版5部。结合“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全市共打造“徽菜产业+”大谷村、“非遗+”伏岭村、“摄影+”尚村等一批主题传统村落。依托古建筑、古民居、古祠堂建成乡贤馆、家风馆、民俗馆等活动场所。创新古建筑、古民居使用场景,建成各级非遗保护基地超50个。(记者 徐静雅)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